(相關資料圖)
胡瑞忠,礦床學和礦床地球化學家。1958年12月出生于永州市,1982年畢業于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1985年、1988年分別獲該校碩士、博士學位,202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雖然我在外多年,但鄉情難忘,心里始終牽掛著這片熱土,家鄉的每一點進步,我都倍感自豪、深感欣慰。”5月9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胡瑞忠道出了濃濃的思鄉情懷。
“永州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尤其在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等方面占一定的優勢。不久前紫金礦業落戶道縣,主要開發鋰、銣、銫等礦產資源。鋰資源是發展新能源產業必不可少的材料,企業的落戶將對當地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胡瑞忠說,自己從事資源環境,尤其是礦產資源方面的工作,將結合自己的專長,助力做好永州礦產資源的開發工作,讓其成為家鄉的支柱產業。
為了更好地開展合作,胡瑞忠帶隊考察了紫金集團位于道縣的湖南紫金礦業公司,也多次對接湖南省地質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胡瑞忠說,礦業開發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也非常重要,要確保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發展,找到其中平衡點。
“近年來,永州市委市政府在推動人才引領發展上做出了大膽而有效的嘗試,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在全省各市州中率先出臺了全面系統的人才政策體系,緊扣創新驅動引才聚才、改革體制機制選才育才、優化政策環境用才留才,打造了群英薈萃的人才發展新高地。”胡瑞忠說,“永州出臺的36條人才新政,包括六大工程,在推動人才隊伍建設上力度很大,對打造新時代瀟湘人才高地能夠起到支撐作用,這必將助力永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胡瑞忠表示,一方面,要把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戰略一體規劃、整體部署、協調發展,切切實實把教育辦好,把人才隊伍建設好,從而推動科技創新理念貫徹落實;另一方面,平臺的搭建需要政府、企業、院校之間密切配合,在重點領域搭建優質平臺,建立以提升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機制、以競爭擇優為核心的選拔任用機制。
“作為科研人員,要把自己的發展跟國家、地方需求密切結合起來,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解決國家和地方需求背后的重大科學問題,推動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胡瑞忠說,“我將繼續發揮自己的專長,在科技合作、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方面出謀劃策、獻計出力,為家鄉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