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退役軍人,陽永紅離軍不離黨、退役不褪志,卸甲揚帆新時代,用自己的滿腔熱情,領頭創辦永州市冷水灘區茂豐藏香豬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藏香豬養殖場,每年產種豬600頭以上,年出欄商品豬500多頭,為一方老百姓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陽永紅
1978年,陽永紅滿腔報國熱情,踴躍參軍,在部隊摸爬滾打6年。1984年,恰逢百萬裁軍,揮淚離開了綠色的軍營。退役后,政府考慮他在部隊訓練時受過傷,留有殘疾,安排他去鄉里的瑤窩林場工作,但陽永紅不愿成為國家的負擔,于是便選擇了“哪里來回哪里去”,回了老家楊村甸鄉張家排村做農民。
(資料圖)
“真正回鄉當了農民后,才切身體會到,農民的日子實在太苦太累太窮了,一年到頭累得半死,卻還要為買農藥化肥的錢發愁,為子女的學費苦惱。”迫于無奈,陽永紅只好和妻子外去地打工。為賺錢,陽永紅曾經幫人家做過藤椅加工,開過小飯店,做過木材生意,幾年的省吃儉用,手頭終于有了點積蓄,但他并沒感到輕松和快樂。
“當時就在心里逼問自己,難道我就要帶著妻子兒女這樣飄泊一輩子嗎?”尤其是逢年過節回家,看見家鄉變化并不大,陽永紅心里就更加壓抑難受。于是他一直琢磨,如果能找到一件事,在家鄉帶著鄉親們一起做,一起發財多好啊!
陽永紅得知,藏香豬是唯一具有碳酸酐酶的豬,它的肉質中所含粉酶是其他肉質的2-30倍,還含有十八種氨基酸、維生素成份,有強心和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理價值。他咨詢專家得知自己家鄉環境可以飼養藏香豬,又專門去西藏農村考察學習了藏香豬的養殖技術。
“回到張家排后,村里人知道我決定要飼養藏香豬后都很費解,有的說村里盡是山,而且山高坡陡,不適合建大規模的養豬場;也有的說村道路不通,物資進出一點都不方便等等。”陽永紅告訴記者。
明知前方困難重重,但陽永紅選擇迎難而上。他拿出所有積蓄,承包了村里50畝荒山,建起了豬場,接著,又趕到西藏收購藏香豬。好不容易買回來30頭種豬和100頭豬仔,卻因為無法適應南方的氣候,存活率底下,養殖成本成倍增加。然而,陽永紅卻并沒氣餒,他說哪怕每次只剩下一頭種豬,也要堅持下去,只要能在自己的豬場繁殖出新的豬種,就有了希望。
“雖然三次從西藏引進的豬種成活率都只有一半,但是,那些繁殖出來的藏香豬,成活率非常高。”含淚泣血的堅持,終于讓陽永紅獲得了成功。第一批藏香豬出欄時,市場反響良好,找陽永紅訂貨的客戶絡繹不絕。
附近的村民聞訊后紛紛前來求取致富經,為了讓村民一起發展藏香豬養殖致富,陽永紅組織成立了永州市冷水灘區茂豐藏香豬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并把自己的養殖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每一個飼養藏香豬的村民。
鄰村的羅鐵砣每年在外打工都賺不了幾個錢,就厭倦甚至害怕外出打工,想通過飼養藏香豬掙點錢改變家里貧困的現狀,但又苦于手頭沒有資金。陽永紅聽說后便主動找到他,一次就賒給他3頭種豬、40頭仔豬,并經常到他家里傳授防疫和喂養技術,還吸納他為合作社社員,養了一年藏香豬,羅鐵砣就賺了10萬。
來自大西北高原地區的藏香豬,不僅維系了陽永紅與那塊土地的軍民情結,還改變了他和家鄉百姓的生活境況。目前,在陽永紅的帶領下張家排村共發展藏香豬養殖戶30多家,戶均年收入達4萬元。在部隊,他給西藏的老百姓當了幾年小“豬倌”,現在自己卻成了家鄉張家排村最大的“豬倌”。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能給自己的家鄉培養出一大批日子越過越美好的‘豬倌’,我的內心感到莫大的欣慰和自豪!”陽永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