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把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穩定提升糧食產量、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扎實有序開展。當前正值防汛關鍵時期,也是秋糧產量形成的重要時節,防汛減災讓我市高標準農田面臨大考。
水利成紅利
“這里的積水都往溝里排出去了,汛期的時候,田里面沒什么積水。”零陵區凼底鄉土坪村種田大戶唐呼向記者介紹道,“今年的禾苗比往年長勢都要好。”
【資料圖】
土坪村的地勢低,一下雨就會漲水。此次汛期來臨,去年建成的排洪渠發揮了大作用,種糧大戶唐呼心里感慨萬千。8年前,他返鄉跟著父親唐愛群種植水稻,每年汛期一來,禾苗都會不同程度受損,父子倆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以前一下雨田里面都是積水,排水溝里面全是水草堵塞住了,播下去的種子都會被淹死,如果禾苗是抽穗時期,會導致減產。”現在,走在田埂上,唐呼望著完好無損的禾苗不由心生喜悅。
土坪村距城區約25公里,全村2575畝水田。原來土溝排水不暢,端午前后,碰到下大雨,上千畝水田就容易遭洪災;7月以后下雨小,禾苗又吃不上水,早稻不能高產,晚稻栽插困難。
2020年,零陵區財政投資近300萬元,幫助村里維修5條總長3.42公里的灌溉渠,改造1.47公里的排洪渠,新修2條長1.81公里機耕道。2021年8月建成使用后,有效灌溉面積比率由70%提高到100%,耕地質量提高一個等級,今年,全村雙季稻率有望實現100%,機械化率將達到100%,糧食單產每畝將增加30公斤。
糧田變良田
新田縣枧頭鎮水樓腳村位于地勢低洼地帶,在建設高標準農田之前,村里上千畝農田經常在雨季受到洪澇災害的侵襲,久而久之,部分農田甚至出現拋荒現象。枧頭鎮水樓腳村種糧大戶樊永寧今年已經是連續第6年在村里承包農田進行水稻和烤煙種植。
起初幾年,一年辛辛苦苦下來效益甚微,他曾想放棄承包這片“吃力不出效益”的農田。“以前洪水滿上來的時候,我要出十多萬元請挖機,將這里挖通排水。但這也不能解決問題,疏通之后下點小雨又會堵住。年年如此,沒什么效果。”
2020年,新田縣將水樓腳村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實行整體規劃、連片開發、良田糧用,徹底改變了雨季易澇的狀況。通過項目建設,這里的農田擁有了防洪、抗旱、減災的排灌體系,種糧大戶樊永寧也實現了利用機械規模化種地的愿望,嘗到甜頭的老樊信心更足了,今年承包的農田更是擴大到近600畝。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新田縣通過修筑防洪、攔沙壩,挖寬挖深改直河道,在河道上建設水閘、泵站,把凹地整平改為水田等方式,增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新田縣農業農村局農田水利建設事務中心主任歐光波表示:“我們在高標準農田項目的規劃和實施中,十分注重項目的實用性,充分考慮群眾的實際需求,注重細節,力求達到能排能灌,易耕易種易收,讓高標準農田出高效益。”
近年來,我市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基”,以糧食生產為“綱”,做好高標準“農田+糧經”復合發展文章,三年來累計投入資金超過19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284.51萬畝,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田間基礎設施及地理建設工程將有效提高農田抗災減災能力和灌溉能力,整體建成后可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保障全市糧食安全的現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