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中國消費者協會針對輿論熱議的民航選座額外收費問題發聲,其中指出,民航“加價選座”不應成為“行業慣例”。近年來,一些航空公司推出的“加價選座”機制引發了眾多消費者的不滿。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加價選座”是航司為了提升營收、減少虧損的一種舉措,不過卻影響了消費者的體驗,甚至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近期,一些航空公司以所謂“行業慣例”為由,在選座這一基本服務中引入加價機制,將靠窗、靠過道或前排等座位鎖定,要求消費者支付額外費用。這一做法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和質疑。
中消協指出,這種加價選座的行為不僅增加了消費者的經濟負擔,也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中消協認為,“加價選座”限制了消費者的選擇權,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違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則。
中消協認為,“先到先得”一直是民航業約定俗成的選座規則,近幾年來,一些航空公司卻以“加價選座”為手段,以“安全飛行”為借口,不斷試探消費者的底線。這樣擅自加價的行為如果不加以遏制,將影響整個消費市場的風氣,其他商品或服務在一定條件下都有可能在定價之外另行區分情況加價銷售,從而演變成為一種不公平的所謂“行業慣例”,侵蝕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
此前,有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南航國際航班的公務艙線上選座也收費,部分航線要花450元、1000元不等。北京商報記者針對該情況詢問南航方面,南航客服表示,需要根據航線和系統顯示情況來看是否收費。一般情況下需要先購買機票,才能根據機票信息查詢座位是否收費及收費價格。寬體機的公務艙座位比窄體機多,第一排往往會被機場鎖定,其余的前幾排需要收費,后面則會留出一兩排供乘客免費選擇。
此外,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也有消費者反映,自己購買了機票、準備線上值機選座時,發現大片座位處于“鎖定”狀態。針對飛機“鎖座”的原因和規則,客服工作人員并未給出明確說明。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多家航司基本都推出了預選座位的增值服務,一般國際航班采用付費購買的形式,國內航班則需要通過積累里程兌換。
針對民航大面積“鎖座”一事,有國內航司客服表示,每個航班機型不一樣,鎖座的數量也不一樣。國內航線選座一般不支持現金支付,經濟艙前幾排的座位通常需要用里程去兌換,后面的座位一般都可以免費選座。此外,開放線上值機選座后,由于會有旅客現場值機,因此還有一部分座位會被機場鎖定。
尚游匯文旅董事長鐘暉表示,早前航班“鎖座”是出于安全考慮,考慮到不同飛機重心不一樣,根據飛機的配載問題,也會“鎖定”部分座位。不過當前,隨著航司對主營收入力度加大,付費選座的座位從原來的前三排、安全出口,逐步擴展到了過道、靠窗的座位,現在一些航班上免費的可選座位就只剩下中間的,因此給消費者造成了不好的體驗。
北京市國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朱立新表示,消費者購票時享有知情權和選擇權,建議航司明確相關規則,避免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此外,航司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設置解決飛機配載問題。
鐘暉還談到,航司在提供差異化服務的同時,應該更多考慮旅客的體驗,在提升收益和優化旅客體驗之間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