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川/邵翔/鐘渝梅/李瀟宇)
今天市場久盼的印花稅下調終于落地。 從本周五三部門(住建部、人民銀行、金融監(jiān)管總局)9年來首次推動取消“認房又認貸”,到當前財政部15年來首次調降印花稅呼應證監(jiān)會“活躍資本市場”。我們終于看到部委間通過政策協同形成合力,以兌現中央“提振經濟和恢復信心”的頂層設計。從當前來看,我們認為“活躍資本市場一攬子措施”+“一攬子地方化債方案”+“房地產政策的優(yōu)化調整”構成了下半年政策發(fā)力的主線,隨著這三大政策的同步推進,市場從政策底—市場底—經濟底的進程也有望加速。
(資料圖片)
下調印花稅,吹響活躍資本市場的“沖鋒號”。 從今年二季度開始,我國股市表現逐步落后于其他國家。究其原因,我們認為市場估值偏低是最主要的拖累:疫情放開后經濟復蘇的曲折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使得市場信心略顯不足。
基于此,活躍資本市場似乎成為穩(wěn)定信心的“燃眉之急”。從7月政治局會議對“提振投資者信心”做出開端,到證監(jiān)會“活躍資本市場25條”打好鋪墊,政策端對資本市場的“保駕護航”不斷傳出積極的信號。而今天下調印花稅率一舉無疑是打響活躍資本市場的“第一槍”。
降低印花稅率:不高估短期作用,不低估中期信號。以史為鑒,我國共經歷過8次證券交易印花稅率的下調,而歷次降低印花稅率均發(fā)生在股市不太樂觀的情形下。
不過, 調降印花稅率本身對股市的提振作用似乎有限,但我們認為降低印花稅率的真正目的可能并不在于短期救市。 從中期來看,降低印花稅釋放了兩大信號:(1)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2)讓投資者意識到市場的呼聲產生了效果,體現政策端對股市的關切。因此 調降印花稅率往往只是穩(wěn)定市場的開始,待提振資本市場政策“組合拳”的進一步推出,政策的累計效應才會逐步開始顯現。
財政、金融“兩手抓”,今年地方化債將進入“快車道”。 今年地方政府面臨的土地收入下滑和償債(尤其是隱性債務)壓力上升的難題愈發(fā)嚴峻。面對從7月政治局會議上對“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政策定調,9月或將迎來“一攬子化債方案”具體措施的落地。我們預計“財政+金融”會雙劍合璧,將為今年化解地方隱性債務提供充分的保障:財政上,負債端推出特殊再融資債、資產端處置政府資產,應對償債風險;金融上,央行或會設立SPV工具,應對債務的流動性風險。
財政端為化債主力,資負“雙輪驅動”。在財政負債端,作為第一個成功將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清零的利器,2022年6月后暫停發(fā)行的特殊再融資債有望“重返賽場”。 我們在之前的報告《呼之欲出,一文讀懂特殊再融資債券》中提出,若今年重啟特殊再融資債,其理論發(fā)行上限約為2.6萬億元,但由于限額空間需要為專項債預留額度、且出現大規(guī)模隱性債務置換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我們預計今年特殊再融資債的發(fā)行規(guī)模大概為1.3-1.8億元。
在財政資產端,或可加大盤活存量資產力度為地方政府資產“增厚”。 近年來政府多次重申盤活存量資產:2022年5月國辦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推動地方政府債務率較高、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的地區(qū),加快盤活存量資產,穩(wěn)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我們預計今年盤活存量資產工作將全面鋪開,短期內可為地方財政可持續(xù)能力“續(xù)航”,有利于推動地方政府各類債務的償還工作。
金融端將是化債過程中的“最強輔助”。追溯我國上一次使用SPV為小微企業(yè)提供流動性是發(fā)生在新冠疫情初始之際:2020年6月央行推出了總額4400億元的普惠小微企業(yè)信用貸款支持計劃以及普惠小微企業(yè)貸款延期支持工具,通過SPV向地方法人銀行提供支持,間接為中小企業(yè)貸款提供支持。 在央行無法直接向非金融機構(包括政府及其平臺)提供貸款或融資的法律規(guī)定下,間接通過SPV向相關市場注入流動性這一舉措是有效的。 因此我們預計SPV將“重現江湖”、與財政端相關化債方案打好“配合戰(zhàn)”,支持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化解當下的流動性壓力。
地產:預期政策兌現中。 在7月下旬政治局會議以及住建部對地產放松表態(tài)一個月后,“認房不認貸”政策細則終于落地,也是2017年初以來二套房認定限購政策的首次全面放寬。細則中提到“該政策將納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選用”,意味著后續(xù)政策施行仍由各城市確定。截至2023年7月仍有十余個重點一、二線城市執(zhí)行“認房不認貸”, 我們認為除一線城市核心城區(qū)以外的地區(qū)會率先放開。
“認房不認貸”影響幾何? 二套房認定放松后首付比例與房貸利率的下降將是刺激居民改善性換房的主要動力。根據我們統計,若目前仍執(zhí)行“認房又認貸”的十五個城市均放松限購, 市內住房置換的平均房貸利率將降低82個基點、首付比例平均降幅可達23個百分點(根據圖14中認房又認貸的城市數據做簡單平均),理論上對“賣一買一”的改善性需求刺激程度不小。
但需求釋放的程度以及持續(xù)性或需進一步觀察。 包括南京、杭州、鄭州在內的城市已在去年陸續(xù)放開二套房認定限購措施,放松范圍從面向特定人群及地區(qū)逐步擴大到全市,但刺激效果并非“立竿見影”。在如今居民消費信心及收入未完全修復的背景下,地產需求的釋放或需要存量房貸降息等地產放松政策形成的“合力”。
風險提示: 政策定力超預期;出口超預期萎縮;信貸投放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