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里云裁員掀起的波瀾一浪高過一浪,人們總是會忽視裁員背后的真相,并最終淹沒在了情緒的海洋里。
于是,裁員,就僅僅只是成為了裁員。
(相關資料圖)
這顯然不是看待阿里云裁員的正確「姿勢」,更無法窺探到阿里云裁員背后的真實邏輯。
當我們將阿里云的裁員放置于更大的阿里巴巴的視野之下,乃至當下的互聯網語境里,或許,我們才能摸準阿里云裁員背后的真實脈搏。
眾所周知,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業已進入到了深度調整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涌現,老巨頭、少壯派變招頻頻。
說到底,這些現象的背后,投射出來的是,互聯網玩家們正在需求一種新的平衡。即,自身的發展與當下的市場環境能夠協調共生,同頻互動的發展新路子。
顯而易見,這樣一種新的平衡,不僅可以將互聯網帶離原有的泥淖,甚至還將會把互聯網的發展帶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周期里。
互聯網大廠的裁員,正是它們在尋求這樣一種新平衡過程當中的集中體現。
而阿里云的裁員,僅僅只不過是這場時代浪潮里的浪花一朵,更是阿里巴巴自我變革與破局的關鍵一著。
我們不妨將阿里云裁員同前些天阿里巴巴財報發布之時,逍遙子張勇宣布阿里云將會率先上市的消息聯系在一起看待。
乍一看,阿里云裁員是刀刃向內的,而阿里云上市則是刀鋒向外的,兩者并不存在太多關聯。
然而,當我們將兩者放置于互聯網玩家們在尋找這樣一種平衡的語境之中的時候,便會發現,兩者之間其實是有著很深的內在邏輯的。
用一句話簡單總結,阿里云無論是通過上市,還是通過裁員,其實都是在尋找一種它與時下的發展大環境相契合的平衡,都是在為自身,乃至為整個阿里巴巴尋找一種全新的破局之法。
正是因為如此,阿里云的裁員,其實和阿里云的上市,從本質邏輯上來看,是殊途同歸的。
它們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對于傳統發展模式的校正,以及對于未來新發展模式的積極探索、實踐和擁抱。
我們都知道,以往,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是粗放式的,資本驅動式的。
在這樣一種發展模式之下,不斷地做大規模,不斷地延展自身的勢力范圍,不斷地豐富自身的生態,業已成為了每一個互聯網玩家的標配。
人員的擴張,僅僅只是這樣一種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下順理成章的一筆。
不得不說的是,互聯網玩家們的確是通過這樣一種野蠻生長發展模式達到了某種平衡的,因為公司內在組織的擴張,僅僅只是外在業務擴張的一個縮影,一種呈現而已。
只有當外在的擴張與內在的擴張相互呼應,互聯網玩家們的發展才能達到平衡,才能在資本市場上講述一個無比美妙且圓滿的故事。
當這個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買單,互聯網公司的發展,便有了營養基和催化劑。
這才是我們才看到的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一眾互聯網公司之所以獲得如此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然而,所謂的平衡,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的故事,也不是全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當資本的紅利不再,特別是當以規模和效率為主導的發展模式開始被扔進了廢紙堆,原有的發展模式,開始表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和弊端。
原有的故事,也開始被畫下了句點。
尋求一種更富效益的新模式,以建構一種全新的平衡,業已成為了互聯網玩家們實現新發展的必然。
阿里云,正是在這樣一個時刻被推到了前臺。
在這個層面上來看,阿里云所代表的并不僅僅只是阿里云本身,它更多地代表的是,它背后的阿里巴巴,乃至整個的互聯網行業真實發展狀態。
事實上,阿里云是具備這樣的潛質和能力的。
它一手聯通的是阿里巴巴的傳統業務,一手推開的是阿里巴巴未來新發展的大門。
無論是從整個阿里巴巴的業務格局來看,還是從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大趨勢來看,阿里云都是具備這樣一種承前啟后的特質的。
無論是以淘寶天貓為代表的中國數字商業,還是以蔣凡所領導的海外數字商業,抑或是其他的業務形態,它們都僅僅只是在傳統的互聯網范式之下運行。
縱然是有所創新,也僅僅只是在原有的業務體系之下進行縫縫補補而已。
只有阿里云,才是真正跳出原有的范式,以一種全新的模式來運作的。
在筆者看來,它更多地承擔的是,構筑阿里巴巴未來數字商業的「基座」的重任,它更多地為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阿里巴巴未來在縱向發展上的新藍圖。
倘若阿里云能蹚出一條路,在當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情勢之下,找到了新的平衡,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以規模和效率為主導的發展范式。
那么,阿里云,非但成為了阿里巴巴的「試驗田」,同樣成為了孵化整個互聯網新模式的主陣地。
因此,阿里云裁員,更像是一個放大鏡。
它透視出來的是整個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透過它,我們不僅僅能夠看到阿里巴巴當下所面臨的真實狀態,同樣可以折射出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大變局。
當阿里云裁員再一次將人們關注的焦點聚焦,或許,人們僅僅只是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了「裁員」上,而非「阿里云」上。
倘若真的如此,或許,阿里云裁員,就僅僅只剩下了「裁員」本身,與「阿里云」并無太多關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