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那么急診科就是與病毒短兵相接的“前沿陣地”。急診科,一個永不熄燈、24小時有人堅守的地方;急診科,病患數量最多,病種最復雜,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疫情“放開”后,爭分奪秒搶救生命的急診科,也進入了艱難時刻,每天的接診量遠遠超出既往數量。
在怒江州人民醫院的急診科,醫護人員的無論腳步和語速飛快,在診室門口均排了一排排患者和家屬。搶救室接連不斷送來危重癥患者,有心腦血管疾病、消化道出血、主動脈夾層、癌癥晚期、急性腸梗阻、急性胰腺炎、腦出血等各種類型的病患,其中大多是老年人,一來意識不清,生命體征異常,需立即氣管插管搶救。輸液室座無虛席,部分患者只能在輸液室外走廊輸液,雖然每天超負荷輪轉,但醫務人員認真專注做好每項工作,未發生一起拒診和不良醫療事件,確保了所有來院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與此同時,急診科的醫護人員感染人數持續增加,急診人數是之前的好幾倍,在崗醫護人員強忍發燒咳嗽,連日來都是處于高負荷運轉的狀態,急診量激增,戰斗性減員是現今醫院存在最大的困難。
(資料圖片)
急診科方海麗,在感染新冠病毒后體溫高至39.3攝氏度,仍然堅持上夜班,據方海麗回憶:“那晚病人一百多號人,實在頭疼得厲害,吃兩顆布洛芬又繼續上班。”,這一幕幕均是白衣天使們近期工作常態,他們中很多人一天忙下來顧不上吃一頓飯,每天最多只睡幾個小時,餓了匆匆扒一口已經涼透的飯菜又出發,累了也咬著牙堅持再堅持...... 他們穿著隔離衣,戴著面屏,進行心肺復蘇、插管,上呼吸機,各種推藥,兩小時下來,面屏上全是霧氣,身上全是汗,又馬不停蹄的接診下個危重患者。由于護理人員接連倒下,有些護士才下夜班,第二天又毫無怨言的來上夜班。有些家里老人和小孩都陽了,下了忙碌的班又繼續回家照顧家人。
大部分醫護人員都在感染后第四天,甚至是第三天病還未痊愈就返崗,如果說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那么急診科就是與病毒短兵相接的“前沿陣地”。疫情放開后,急診科承擔著院前急救及院內救治工作,全體醫務人員緊急進入備戰狀態,迎難而上,沖鋒在前,用雙肩擔起責任、用生命守護生命,用汗水和熱血構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城墻,全力保障急救生命通道暢通。
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急診科的醫護人員眾志成城,團結互助,舍小家為大家,以實際行動詮釋“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醫者初心,發揚著“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則必勝”的抗疫精神,凝聚起“來必戰,戰必勝”的磅礴力量,向大家交上一份滿意的“抗疫”答卷!
就診繳費請關注微信服務號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醫院
動態信息請關注微信訂閱號??? ??
怒江州人民醫院
END
供稿:急診科
監審: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