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油畫藝術家、美術教育家,原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共黨員,鐘涵先生,于2023年1月2日14時26分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
鐘涵先生簡歷
1929年,出生于江西萍鄉
1946年,入清華大學建筑系學習
1948年,赴河北正定入華北大學學習
194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9年,入中國人民大學工作
1955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
1963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此后任教于中央美院油畫系
1979年,任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
1980年,赴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美術學院進修
1984年,在比利時根特大學做訪問學者
1986年,任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1987年,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油畫高研班主任
1988年,任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3年,任比利時皇家科學文學藝術院外籍院士
曾任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油畫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代表作有油畫《延河邊上》《東渡黃河》《河上炊煙》《密云》《雨天的畫室來鴿》《碑林》《暖冬》《江水與石頭的書(白鶴梁)》等,出版《廊下巡禮》《畫室來鴿》等。
《老藝術家鐘涵》靳尚誼 100x8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沉痛悼念鐘涵先生
著名油畫藝術家、美術教育家鐘涵先生不幸逝世,是中國美術界特別是中央美術學院的重大損失。文藝界、美術界許多領導和同仁給我們致電致信深表哀悼。在此,高洪書記和我謹代表中央美術學院師生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緬懷!
鐘涵先生早年考入清華大學建筑系,思想上向往進步,1948年前往解放區華北大學學習,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人民大學工作,1955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1963年畢業于羅工柳先生主持的油畫研究班,此后畢生在中央美院任教,在油畫藝術、美術理論上成果卓著,在美術教育上傾盡心力,為中國油畫藝術和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作為新中國美術教育培養起來的一代油畫家,鐘涵先生的藝術理想始終與中國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連,對于創造具有時代精神的中國藝術抱以堅定的信念,有著高度的文化自覺,在追求藝術的社會文化價值的同時堅持藝術本體的探索,在堅守現實主義藝術精神的同時構建深含人文關切的美學境界。他1963年問世的《延河邊上》在同時期的歷史主題油畫創作中別開生面,展現了歷史感懷與人文情懷相融合的藝術風范;他多次踏訪陜北高原、黃河兩岸,描繪大河滄桑、厚土蒼生,刻畫勞動者的身影風貌,詠嘆自然生命的歲月時光,作品充滿了濃郁的哲思文韻;他具有知識分子藝術家的深沉思考,在《雨天的畫室來鴿》等作品中運用光感語言和濃郁色澤,營造了寧靜和深邃的意境,寄注了人性的溫暖;他至晚年仍不斷在文化上尋源問道,以《碑林》、《江水與石頭的書(白鶴梁)》、《秋水篇》等深含內蘊的作品致敬文化傳統,體現出“寂然凝慮、思接千載”的歷史情懷……鐘涵先生在油畫上獨特的美學風格和文化品格,在中國油畫百年征程上散發出雋永的魅力。
在中國油畫界乃至美術界,鐘涵先生是一位突出的學者型畫家。他的文史修養極深,宏觀識度甚高,洞悉古今中外美術發展的規律與文化特征,是晚輩的學術楷模。他深諳西方造型藝術的傳統流變,重點研究油畫從古典到現代的演變,在油畫與文化的關系上闡述了東方之見、今人之見。他深研中國傳統畫學,由“管窺”至達宏攬,作中西的對照,弘揚中國文化精神。他的《廊下巡禮》和《畫室來鴿》兩本著述以一西一中的視角分別論述中西畫理,彰顯出高邁的學術風范。
鐘涵先生是德藝雙馨的美術教育大家,一向堅持立德樹人,在教育教學上誨人不倦,寓謹嚴要求于關愛慈懷,引學術理想以啟迪后生。他嘔心瀝血,培植了中央美院油畫高研班這個學術品牌,培養了大批油畫創作的中堅力量,學子們無不念及他無私的奉獻和學術上引人入勝的“夫子之道”。他在中央美院全院的學術建設上尤其功不可沒,從1957年至1965年,他一直擔任院黨委委員,從1988年起先后擔任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為全院的學科發展和學術建設注入大量心力,在關涉中央美院的藝術創作、教學取向等重大問題上堅持守正創新的正確方向,長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鐘涵先生的藝術人生與時代相連,他的學術業績擁有內在的感召力量。他一生以藝術為生命,始終抱定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誠如他的許多作品是反復推敲、抹去重來的結晶,在淳厚的色澤和密織的肌理中透溢出超越性的精神光采,他的學術風范將激勵我們抱定理想、追求卓越,為新時代中央美術學院的發展貢獻力量。
斯人遠逝,精神永存。鐘涵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