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寒露節氣二十四節氣里的趣味作業系列
“寒露”是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這一節氣的到來將意味著天氣比“白露”更冷,露水將會凍結成霜,霧氣越發濃重和寒冷,降水量減少,農作物也趨于成熟。
在“雙減”背景下,為讓孩子們認識二十四節氣,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西山區春苑小學在寒露到來之際設計了特色趣味作業,讓五、六年級學生通過英語手抄報等形式的作業,進一步了解節氣的由來、特征與習俗等。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有趣的作業吧!
在“寒露”時節,最為明顯的氣候特征就是“干”。當天氣干燥的時候,汗液蒸發速度更快,人們容易感覺到皮膚緊繃,皮膚干燥起皮,口舌干燥,容易咳嗽,可以適當吃一些雪梨、香蕉等水果。
寒露Cold Dew關于寒露的物候現象,元代文人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意思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并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菊有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傳統習俗主要有賞楓葉、吃芝麻、吃螃蟹、飲秋茶等。
寒露節氣秋風起,寒露至。西山區春苑小學通過開展節氣系列活動,讓孩子們體驗親自動手帶來的快樂,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