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普洱,一座以普洱茶聞名的城市,又因其是北回歸線上生態保存最完整、生物種類最豐富的一片綠洲,成為云南生物多樣性、豐富性的縮影。近年來,普洱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兩山”理念,緊緊圍繞“生態立市,綠色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司法保護職能,以環境資源審判專門化為抓手,以深化環境司法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守護普洱生物多樣性之美。“大象北移”讓全世界都認識了在云南境內生存的亞洲象,普洱市作為亞洲象遷徙的重要通道和主要棲息地之一,多年來,境內時常發生亞洲象損毀農戶經濟作物、房屋的現象。“被大象破壞的現場往往難以取證,老百姓遭受相關損失時定損難、賠付不夠及時,法院的介入圍繞百姓的需求搭建平臺,確保百姓訴求得以及時解決,并保障賠付及時履行。”普洱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三庭副庭長熊西南介紹,針對亞洲象肇事造成的人身傷亡、經濟作物損失在補償賠付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今年3月,思茅區法院依托思茅港人民法庭,在六順鎮南邦河村委會勐主寨的“亞洲象繁育中心”駐地,掛牌成立了全國首家“人象和諧法律服務點”,搭建起一站式調解工作平臺,與當地黨委政府、司法所、林業站、保險機構等單位通力合作,召開法律服務協調會,促進保險公司與受損村民達成訴前調解,及時對亞洲象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全額賠付,積極推動野生動物肇事公眾責任險制度落地落實,實現矛盾糾紛源頭化解。截止今年9月已累計向受損群眾賠付100萬余元。以“人象和諧法律服務”為切入點,普洱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多部門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用、平臺共建,建立人象和諧聯動機制,形成糾紛解決合力,同時加強專門化制度建設,組建環境資源審判團隊,實行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理,全面提升環境資源審判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整合司法資源,為更好實現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司法力量。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片區內分布有野生茶樹群落面積2萬多畝,胸徑5cm以上的野生茶樹47萬余株,是自然留給人類的珍貴遺產。“隨著普洱茶產業的發展,知識產權糾紛,借貸糾紛等案件也多了起來。”熊西南介紹,今年 6月,普洱市中級人民法院與鎮沅縣人民法院在者東人民法庭掛牌成立野生古茶樹群落保護法律服務點,該服務點的成立,是環境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是促進生態環境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在源頭、化解在當地、化解在萌芽的有力舉措。同時,審判團隊還通過以案釋法,組織聽取案件審理的方式,以法律武器保護野生古茶樹免受傷害,達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批、警示一片的目的。此外,普洱市中級人民法院還積極探索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新路徑,將司法觸角深入到基層社會治理中,構建生態保護領域社會治理新格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著力打造“茶法綠網”環境資源審判品牌的工作方案》等工作方案,以基層法院人民法庭為支撐,以“一縣一特色”“一庭一特色”為路徑,結合轄區各地生物多樣性特色,通過協調聯動保護機制,組建多元共治工作站和法律服務點。目前,普洱市中級人民法院已成立“西黑冠長臂猿”“野生古茶樹群落”“糯扎渡庫區生態保護”等法律服務點,各站點以開展巡回審判、法治宣傳、聯合執法等多種形式,推動生態司法理念在村寨落地生根,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各法院利用已成立的工作站點增強與當地黨委、政府、環境行政執法等部門的協調聯動,推動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的多元共治格局。通過各工作站點牽引,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集成輻射效應已開始顯現。(記者:劉娜 張瀟予 鄧建華 鄭恒 謝玉鑫 楊苑)
往期精選
云南政法融媒體中心
出? ?品
責編:李亞興
云南政法融媒體中心
轉載請注明出自公眾號
云南政法(ID:ynzf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