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就到家》是2020年10月上映的國產電影,2022年五一檔重映,現在仍有不小的熱度。這是一部講述普洱“兩味”故事的電影,雖然表面上講的是普洱咖啡,甚至為了敘事的需要,將茶與咖進行了對立處理,但最終由對立變為對話乃至對流,既完成了兩代人的代際對話,也完成了兩種不同飲品的文化對流,其中的文化“意象”很值得玩味和思考。
電影用非常直白的象征手法,將“兩味”歸屬于兩代人,父輩喜歡喝茶、種茶,新生代喜歡喝咖啡、種咖啡,兩代人有著理念、情懷的差異乃至沖突,幾乎達到了互不相容的地步。因此,作為象征的咖啡和茶也就產生了對立關系,成為對立陣營的代表。茶附著于父輩的生產生活而成為傳統象征,咖啡正好相反地成為顛覆傳統的現代化象征,兩種味道如同兩代人一樣,充滿了矛盾和張力。
新生代的不喝茶、不談茶,已經背離了父輩、背離了傳統,要將其他作物種在生長茶樹的土地,在父輩看來是構成了對傳統的背叛,因此茶和咖啡成了不相容的味道,雖然同樣生長在遠山樹林之中,但具有截然不同的象征意義,指向著代際之間、保守和開放、傳統和現代化的戲劇性矛盾,一開始就處于劍拔弩張不相往來的對立狀態。
(資料圖片)
為了表現這種對立,父子不見面、不說話,甚至連名字都不能當面提起。為了消弭這種對立,父子見面之后的關鍵舉動,是兒子給父親倒了一杯茶,父親后來也學會喝咖啡。
這是一部頗具浪漫和理想氣質的電影,因此架空了部分現實要素。兩種飲品的極端對立在現實中并不真實,但放到戲劇性的故事中,有其合理性和可信度,畢竟在慣常的思維模式中,茶和咖啡是傳統、現代的形象表征,將在現實中并非水火不容的元素放而大之,在故事語境中構成反義表述,制造故事的沖突和張力,并無誤導,也能增加會心一笑的觀賞之樂。
只是對立、反義是制造了矛盾,就必須在最后解決矛盾,由對立變成對話、由反義變成同義。電影運用了兩個戲劇化手法,一是夢想的同一性,無論是茶還是咖啡,無論是父輩還是新生代,都承載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茶咖作為產業,既能帶來物質生活的提升,也能帶來精神生活的建構,這就完成了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交流融合,媒介不同,所走到的道路并無不同,所要到達的目的地也無不同,二者融合可以將道路拓展更寬,能夠更快更有效地到達,那么融合便勢不可擋,同一個夢想將兩代人、兩種樹納入到同一個世界。
另一種手法是夢想的純粹性,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都在遠山樹林中鍛造出堅定淳樸的精神底色,不會被商業利益所干擾和侵蝕。因此,茶咖在前半段是代際差異的精神象征,那么后半段已經成為遠山樹林之內的精神象征。任憑外界如何繁華綺麗,投資方開出的條件多么誘人,遠山樹林中仍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創造自己的價值,這種價值既包含改變山鄉面貌的物質價值,更包含堅守山鄉底色的精神價值,既重價值,更重創造價值的過程和方法。
在此,父輩和新生代既完成了傳承,也形成了合力。文化和情懷沒有因為代際更替而消失,而是用新的形式展開了接力,父輩的精神接力棒并未失落,而是被新生代牢牢握在手中。而交出接力棒的父輩并未因此退出跑道,而是和新生代一起在新的時間跑道中并肩而行,將茶與咖的精神熔于一爐,構成了更加強大的精神內蘊,與之堅守無比神圣的過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本期監審:鄭璐
作者:張國營
編輯:夏夢杰精彩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