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董事會換屆落定,和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諧健康”)未能入局。6月29日,招商銀行發布股東大會決議稱,關于選舉沈喆颋為招商銀行董事相關議案被否決。
和諧健康曾對外表示,若沈喆颋進入董事會,有助于加強銀險合作。和諧健康未能進入招商銀行董事會,轉型之路又將如何推進?
近七成反對票,進入招商銀行董事會計劃落空
頗受市場關注的和諧健康爭取招商銀行董事席位一事塵埃落定,由于收到近七成反對票,和諧健康入局被否。
6月29日,招商銀行發布股東大會決議。公告顯示,股東大會就13項議案發起了投票,其中第13項“關于選舉沈喆颋為招商銀行第十二屆董事會董事的臨時提案”,同意票26.83%,反對票占比68.37%,該項議案被否決。
據了解,5月20日招商銀行就已確定董事會候選人名單,并未出現和諧健康總經理沈喆颋的名字。6月10日,招商銀行發布關于2021年度股東大會增加臨時提案的公告稱,持股4.48%的股東和諧健康向該行提交提案,提請股東大會選舉沈喆颋為招商銀行第十二屆董事會非執行董事。
由于和諧健康此前并無提名招商銀行董事候選人的情況,加之是通過臨時提案申請,所以此次和諧健康想把沈喆颋送入招商銀行董事會的情況,頗受市場關注。
對于和諧健康臨時提名的非執行董事,在6月29日的招商銀行股東大會上,該銀行董事長繆建民回應表示,據法律規定,和諧健康持有招商銀行超3%股權,可以提名董事人選。
為何和諧健康突然想要進入招商銀行董事會?和諧健康此前曾對外表示,若沈喆颋進入董事會,有助于加強銀險合作。
從行業角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分析稱,一個公司的發展方向、經營策略,很大程度上是由董事會來決定,如果股東擁有董事席位,會對參股公司的發展策略產生一定影響。
朱俊生進一步分析,當前銀保渠道在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如果保險公司在銀行擁有董事席位,有助于保險公司借助銀行的渠道和客戶資源發展業務,銀行和保險公司業務的融合發展也能夠有更大空間。
減持金鳳科技、招商銀行等,資本市場頻頻收縮
與和諧健康“熱衷”招商銀行董事席位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此前該公司對招商銀行進行的減持動作。2021年一季度,和諧健康減持了招商銀行1.28億股股份,對招行持股數量降至11.3億股,持股比例從4.99%降至4.48%。
作為原“安邦系”一員,和諧健康參股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包括金融街、金風科技、招商銀行等,不過,近兩年和諧健康在資本市場減持動作不斷。
今年4月14日,風電行業龍頭企業金風科技發布公告稱,和諧健康-萬能產品計劃未來半年內以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2.54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6%)。對于和諧健康減持的原因,金風科技在公告中表示,是股東自身經營需要。此前,和諧健康也對房地產企業金融街進行了減持。
此前受安邦保險集團事件影響,和諧健康發布2017年、2018年年報暫緩披露的公告。截至目前,該公司年報信息仍停留在2016年,償付能力報告披露至2017年一季度,并無最新年報信息等。
北京商報記者就此次進入招商銀行董事會被否以及減持資產等相關問題向和諧健康發函采訪,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不過,2017年一季度,和諧健康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2.01%,已經接近100%的監管紅線。根據監管要求,如果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銀保監會會采取監管談話、限制高管薪酬乃至接管、申請破產等監管措施。
新領導班子就位,轉型大幕將啟?
和諧健康是原保監會批準開業的第一批專業健康險公司,成立時間早,注冊資本金達139億元。
在競選招商銀行董事席位前,和諧健康剛進行了一輪人事調整,空缺的董事長、總經理職務確定了人選。今年3月,趙建新獲核準出任和諧健康董事長。而此次欲進入招商銀行董事會的沈喆颋,于5月10日剛剛獲批成為和諧健康總經理。與沈喆颋一同獲批履職的還有和諧健康董事會秘書王義禮、合規負責人曹淑穎、財務負責人陸群和副總經理程曉陽。
目前,和諧健康官網的“高管簡歷及履職情況”一欄尚未更新,從復星聯合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此前披露的簡歷來看,沈喆颋曾任復星聯合健康副總裁、總精算師、首席投資官,北大方正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精算管理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市場企劃部總經理,中韓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精算師等職。通過市場化招聘進入和諧健康的趙建新也有多家壽險公司任職經歷,包括長城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
人事落定后,該公司如何調整轉型“再出發”?
和諧健康在“安邦系”時期,主推產品為萬能險產品,其2016年年報顯示,保費收入占前五的產品中,有4款為萬能險。銀保監會還曾“點名”稱和諧健康某護理保險,該產品為萬能型,其護理責任風險保費占保費整體比例較低,不符合護理保險產品本意。
不過,在行業“保險姓保”的發展趨勢下,萬能險受到嚴監管,和諧健康也面臨業務結構調整。
對于和諧健康的業務轉型,朱俊生認為,當前社會正在建設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目前個人醫療支付仍占有很大比例,商業健康保險還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對于商業健康險公司而言,如何能夠發揮自身專業性,在健康險細分市場生根,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對于公司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宋占軍建議稱,作為一家專業健康險公司,和諧健康在產品轉型時可以更加側重互聯網保險渠道,在產品層面加強健康保險+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在當前以重疾險為主的行業特征下,積極探索重疾型長護險等創新健康保險形態。
實際上,和諧健康脫離“安邦系”,易主福佳集團后,曾一度申請轉向壽險公司,擬更名為福家人壽,但尚未獲得批復,不過,這件事并非沒有了下文,和諧健康于今年2月23日申請了“福家人壽”的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