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由云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云南中醫”進行關注。01??【患者資料】但某,女,62歲,云南省昆明市人,2017年5月26日診。反復胃痛4年,復發加重伴口苦半個月。患者既往有胃病病史,4年來胃痛反復發作,診為“慢性胃炎”“胃黏膜增生”“十二指腸潰瘍”,4年前曾行“胃黏膜增生切除術”。此次胃痛復發,加重半個多月,服用多種藥物無效,遂來筆者門診求治。02??【首診證候】刻下癥見胃脘脹痛,伴口苦、口干。舌淡紫,苔白厚膩,脈沉弦細。03??【辨證論治】辨證:脾陽虛夾濕,膽胃不和。治法:溫補脾陽,化濕和胃,調和膽胃。處方:附子理中湯合柴芩平胃散加減。方藥如下:制附片15g(另包,先煎45分鐘),干姜15g,太子參30g,炒白術20g,茯苓20g,炙甘草6g,柴胡12g,黃芩10g,厚樸15g,陳皮12g,蒼術15g,郁金15g,香附15g,黃連5g,廣木香15g,枳殼12g。4劑,水煎服,兩日一劑。6月9日復診:患者訴服藥后胃痛緩解,口苦口干減輕,舌淡紫,苔白膩較前已經消退大半,脈沉弦細。再以上方加減,去香附、黃連、蒼術,加桂枝15g、豬苓10g、澤瀉15g。7月13日,患者來門診調理身體,訴胃痛、口干、口苦等癥狀已經完全緩解。04??【按語】本案患者胃痛日久,復發加重半個月,從舌苔脈象來看,屬脾陽虛夾濕,故用附子理中湯加茯苓溫補脾陽。其胃痛多屬虛痛、寒痛,脾陽得溫、脾胃得補,胃痛方能緩解。加蒼術、厚樸、陳皮,合炙甘草,即為平胃散,化濕和胃調中;廣木香、枳殼、厚樸行氣消脹止痛。患者除胃痛外,還伴有口苦。《傷寒論》第263條云:“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口苦系膽胃不和,故加柴胡、黃芩,取小柴胡湯之義,以和解膽胃,并加郁金、香附、黃連以疏肝利膽、清解郁熱、調和膽胃、理氣止痛。本期專家:汪劍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畢業于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出站博士后。任教于云南中醫藥大學,現任云南中醫藥大學中醫醫史文獻教研室主任,云南中醫藥大學第四批中青年骨干教師,云南省中醫藥學會青年中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內科、兒科疾病,多愈奇癥、難癥、重癥,日診病人過百,門診患者遠及云南、四川、北京、廣東、貴州、東北各地,建有圣愛名醫工作室。版權聲明本文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蜀山醫案——經方臨證知行錄》,汪劍著,由云南中醫編校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責任編輯丨吳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