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不良校園貸
校園貸,又稱校園網貸,是專門針對大學生的一種借貸金融服務。大學生收入少,但消費需求高,更容易接受信用消費、分期付款。
近些年,部分小額貸款公司以大學校園為目標,通過和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進行誘導性營銷,發放針對在校大學生的互聯網消費貸款,引誘大學生過度超前消費,導致部分大學生陷入高額貸款陷阱,侵犯其合法權益,成為受害者或者犯罪者,引起惡劣的社會影響。
2021年3月17日,銀保監會、央行、教育部、公安部、中央網信辦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小貸公司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未經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一律不得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
但仍有不少網貸機構無視監管規定,披上創業貸、畢業貸、培訓貸、求職貸、美容貸等外衣,繼續向大學生放貸。可愛的大學生們該如何規避風險,遠離不良校園貸陷阱呢?
一
認清不良校園貸
二
樹立理性消費觀念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生活觀,摒棄攀比心理,自覺糾正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和從眾消費等錯誤觀念。在日常消費過程中,消費水平要在個人承受范圍之內。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目跟風,對自己負責,對家庭和社會負責。
從自身做起,理性消費、科學消費,自覺抵制不良網貸和不理性的超前消費,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做理性消費的正能量滿滿大學生。
三
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應主動學習并掌握基礎金融知識,提高自身風險意識,加強自我保護。妥善保管身份證、銀行卡等資料,拒絕銀行卡的出租、出借、買賣等行為發生,更不能提供裸照等作為抵押擔保。
不良校園貸觸及法律紅線,出借人違法在網上出售或者公開借款人身份證等個人信息的行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而出借人將學生的裸照發布到網上,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權,作為受害者可對發布者主張民事侵權責任。
四
借貸進正門走正道
如果在特殊情況下確需貸款,大學生要選擇正規金融機構辦理相關貸款手續,不可貪圖便宜非法借貸。貸款之前也一定要跟家長溝通,跟學校的老師匯報,讓家長放心,讓老師幫著把關。
正規金融機構對于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風險管理,針對貸前審核、貸后管理等關鍵環節有明確的風險管理要求,要求嚴格落實大學生第二還款來源,規范催收行為,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所有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信貸信息都要及時、完整、準確報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
五
善于求助及時止損
如果確定自己陷入了校園貸的話,不要盲目恐懼,償還貸款,應第一時間進行報警處理尋求幫助。并向家長、學校反饋溝通,切勿采取過激行為擅自處理。
不要出于好面子等心理或在不法分子恐嚇下一味地忍氣吞聲,甚至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走上“不歸路”。如遭遇不法分子的電話恐嚇、深夜拍門等暴力催收,請第一時間報警,并注意保留雙方往來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等關鍵證據。
同學們,
理性消費,借貸有道,
不負青春債,快樂校園行!
責編:李秋雯 段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