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的好時節,走進永平縣北斗鄉北斗村連片種植的天綠核桃專業合作社基地中,伴隨著此起彼伏的電鋸馬達聲,一棵棵長勢良好的核桃樹被攔腰截斷后應聲倒下,這并不是永平核桃產業的自我放棄,而是大膽探索“斷臂求生”的“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之路。
“我們合作社自2008年成立至今,核桃種植面積已有3萬多畝,曾帶動周邊131戶農戶實現增收致富。如今在黨委、政府幫助下推廣‘插皮舌接’技術改良品種,解決核桃基地效益低的問題。雖然看著這些精心管護了10多年的核桃樹被鋸斷,心疼不止,但一想到這可能是北斗乃至永平核桃產業發展的重大轉折點,又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未來的發展是充滿希望的。”北斗商會協會黨支部書記、永平天綠核桃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常永祥談到推廣技術先行先試時感慨地說。
核桃產業作為北斗鄉支柱產業之一,種植面積達23萬多畝,核桃種植戶達4000多戶,占全鄉總戶數的90%以上,核桃產業帶動了全鄉各族群眾實現了脫貧增收,一度成為值得驕傲和自豪的致富“黃金產業”。但近年來,受市場行情、產品競爭力等多方因素影響,核桃產業紅利逐步減少,發展進入瓶頸,帶動農戶增收能力不斷減弱。縣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核桃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積極開展深入調研和多方考察,并邀請各級專家進行專業指導,結合北斗核桃產業實際和桃種植基地“提質增效綜合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項目”,提出以“黨建+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動黨員種植大戶先行先試“插皮舌接”技術改良品種,并逐步推廣,不斷提升核桃產品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促進核桃種植群眾增加收益。
“這個基地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比較好,土壤、氣候、海拔等條件適宜,此次嫁接了10多個品種,主要以紫米核桃為主,核桃果形更大、口感更好,生果上市后每公斤售價高達28元,比傳統泡核桃高出4倍多,對種植戶來說是重大利好。”正在基地里嫁接核桃芽的技術人員說。
據了解,永平縣北斗鄉今年率先在永平天綠核桃專業合作社基地推廣“插皮舌接”技術1500畝,計劃連續實施3年,把永平天綠核桃專業合作社基地打造為省級試驗示范點,集成示范一套符合當地山區實際、先進適用、高性價比的核桃提質增效技術綜合措施,預計于2023年起將輻射帶動到永平縣7個鄉鎮啟動實施,計劃在每個鄉鎮打造出1個100畝以上的縣級試驗示范點,至少帶動全縣6萬余戶核桃種植戶增收,試驗示范成功后將在云南省推廣實施,屆時將給全省種植戶們帶來了發展壯大核桃產業的大好機遇和較高收益,永平核桃的“斷臂求生”之路將帶領群眾直通鄉村振興。
通訊員 劉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