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春和景明,萬物勃發。
在大理市喜洲鎮,成片油菜花怒放成花海,把大理的春天渲染成一片明艷的顏色;在洱海生態廊道,碧水與藍天相互映襯,特色白族民居與濕地自然風光相映成趣,網紅大咖紛紛打卡直播,給粉絲們送上最新鮮的大理春光美景……
以自然風光為底色、用文化內涵做加持、傾力打造爆火IP。近年來,我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圍繞“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發展目標,以文旅深度融合為核心、以文旅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跨界融合”為主線,持續擴大新業態有效供給,一批文旅融合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涌現。
擦亮“名片” 提升知名度美譽度?
大理州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目前,共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28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5個、鄉村旅游區225個,有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1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1個、省級旅游特色城市2個、省級旅游強縣3個,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1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4個。
為進一步提升大理知名度和美譽度,2021年以來,我州通過推出系列創新活動,傾力打造“中國最佳愛情表白地”城市IP,助推旅拍、婚紗攝影、目的地婚禮等業態不斷發展壯大。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大理共承辦目的地婚禮1210場次。此外,文旅部門還發布大理最佳愛情表白地圖H5專題頁以及《大理目的地婚禮產業發展報告》,推出29個打卡點、5條告白線路,圍繞“蒼山為盟,洱海為誓——情定大理,一生有你”主題開展了系列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大理作為愛情表白、婚旅首選目的地,不斷促進大理婚旅產業鏈的發展壯大。
創新活力 提振旅游市場新消費
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和品質提升,推動構建“夜大理”品牌。目前,大理古城景區被評定為國家級夜間文化消費集聚區,鶴慶新華銀匠村文化產業園區和大理華紡1958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被評定為第一批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大理云免跨境國際購物中心試營業;兩次與支付寶攜手推出文旅惠民消費季活動,共派發400萬元文旅惠民消費券,助推大理建設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做強做大文旅消費新業態。
深入挖掘大理獨特的民族歷史文化資源,推進旅游與文化、非遺等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發揮鶴慶銀器、劍川木雕、大理扎染、劍川黑陶等特色非物質文化資源優勢,加快特色旅游商品體系的培育,加大“上關花”鮮花系列、“下關風”扎染系列、“蒼山雪”銀飾系列、“洱海月”木雕系列的旅游商品開發,打造“大理好禮”旅游商品品牌,搭建跨境旅游商品展示、交易平臺,引導創新發展營銷渠道,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旅游商品營銷網絡,做全做細特色文創新業態。
充分發揮大理特色鮮明的高山、湖泊、森林等自然生態和氣候優勢,以品牌節慶賽事為依托,引進開展“環洱海馬拉松”“蒼山徒步賽”“環洱海自行車賽”等體育賽事;加大文旅龍頭企業發展,不斷豐富和滿足居民、游客多層次、多元化的休閑旅游度假和團建體驗。
搶抓機遇 打造國際一流旅游名城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理念和生產生活方式,后疫情時代文旅康養將成為全新產業風口,如何實現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未來大理文旅融合的關鍵問題。
據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田遇霖介紹,為提振疫后文旅市場,將持續加大供給端扶持和需求側創新,全面激發旅游市場消費潛能。下一步,將進一步高水平編制和實施國際旅游名城規劃,加快文旅發展核心和樞紐建設,打造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旅游名城、世界級旅游和健康生活目的地、大滇西旅游環線開發樣板示范區。加快推進普德賦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重點培育婚慶旅拍、康養旅游、節慶會展、文旅消費、數字技術、主題游樂、研學科普等新業態,加快推出一批文化遺產游、團建游、美食游、生態游等新業態新產品,推進大理文旅資源數字孿生“一張圖”平臺建設,運用數字孿生技術,將運動游戲化與景區數字化融合到電競賽事,積極推動“文旅+”“+文旅”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構建多元融合發展新態勢。
記者 褚雪琴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