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倫藥業(002422.SZ)實現開門紅。
3月16日,科倫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預計今年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簡稱“凈利潤”)2.63億元-2.98億元,同比增長50%-7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2.32億元-2.63億元,同比增長50%-70%。
二級市場上,受此消息利好,3月17日,科倫藥業股價高漲9.93%,報收17.61元/股,總市值超250億元。
業績連續增長
科倫藥業是大輸液行業的龍頭企業,其主要從事大輸液系列藥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同時生產其它劑型的藥品(包括粉針、凍干粉針、小水針、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以及西藥合成原料。
此前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1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72.29億元,同比增長4.64%;凈利潤10.96億元,同比增長32.1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0.15億元,同比增長61.54%。
對于業績增長,科倫藥業表示,2021年,局部仍受疫情波動影響,公司全力拓展輸液、非輸液制劑產品市場,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增加;公司近年獲批的仿制藥持續放量,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較快;積極優化融資結構,平均融資利率下降,財務費用減少。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20年科倫藥業營收164.6億元、凈利潤8.294億元;2019年營收176.4億元,凈利潤9.379億元,再往前科倫藥業2018年凈利潤曾一度高達12.13億元。以此來看,科倫藥業業績仍未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
不過,進入2022年,科倫藥業實現開門紅。公司預計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為2.63億元-2.98億元,同比增長50%-7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2.32億元-2.63億元,同比增長50%-70%。
29款新藥處于申請臨床及以上階段
另一方面,科倫藥業持續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戰略,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達11.89億元,同比增長18.97%;研發費用占總營收比重達9.37%,研發強度逐年加強。
科倫藥業表示,堅持每年將銷售收入10%以上的資金投入創新。目前,科倫藥業有29款創新藥(21款1類新藥)處于申請臨床及以上階段,首款1類新藥上市在即;仿制藥方面,55個品種在審,其中25個暫無首仿(含劑型首仿)獲批;71個品種過評(28個首家),13個品種擬納入第七批集采。
數據顯示,科倫藥業的55個在審品種在2020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合計銷售規模接近200億元,其中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鹽酸帕洛諾司瓊注射液、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等品種銷售額超過10億元。
有券商分析,從2019-2021年獲批產品來看,科倫藥業仿制藥已逐步進入收獲期。公司大輸液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盈利能力上升。仿制藥帶領創新藥,為公司未來業績高增長提供動力。
2022年以來,公司已有多款1類新藥提交臨床申請。2月21日,科倫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四川科倫博泰生物醫藥與和鉑醫藥共同開發的1類創新藥SKB378/HBM9378注射液獲批臨床,同意該藥品開展中重度哮喘適應癥的臨床試驗。
2月24日,科倫藥業公告稱,公司的腸外營養制劑復方氨基酸(15)雙肽(2)注射液通過一致性評價。相關數據顯示,該產品在2020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規模接近5億元,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長超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