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場,大民生”
原老舊、大棚式市場全部拆除
市場管理更顯人性化、現代化、快捷化
作為城市公共配套設施,農貿市場是最接地氣的民生場所,直接關系著家家戶戶的“菜籃子”。近年來,大理市提速城鄉農貿市場提升改造,讓城鄉這一最具“煙火氣”的地方發生了喜人變化。
每天上午10點,正是大理市下關龍溪農貿市場最熱鬧的時候,來這里買菜的市民絡繹不絕。農貿市場經提升改造后變成一個上下兩層的市場,環境干凈整潔,不時有保潔人員清掃地面垃圾。各種蔬菜瓜果琳瑯滿目,蔬菜區、肉類區、水產區、熟食區等區域劃分有序。燈光照得整個市場非常明亮,很多大理的老字號商戶紛紛入駐市場。
“我們在龍溪市場經營了近10年,原來的市場是露天的,環境遠沒有現在好,下雨的時候到處是泥。現在的市場環境各方面都改善了,生意也比原來好?!苯洜I戶左春容一邊忙著賣水果,一邊對筆者說。
經營戶楊學梅說:“以前的菜場環境不好,衛生也不好,特別是下雨天?,F在的市場環境干凈又衛生,下雨也不影響生意?!?/p>
占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廣告牌匾參差不齊、菜葉隨地亂丟……這是大理古城北門農貿市場曾經留給市民的印象。
現在的大理古城北門農貿市場——周邊沒有了占道經營和車輛亂停亂放的現象,交通秩序良好;市場內,攤位整齊有序,經營戶規范經營;公益廣告宣傳牌隨處可見。
正在買菜的市民木亞君說:“我是住在附近的居民,以前路邊上擺攤的特別多,路面也比較臟。整治以后,路面變寬變清爽了,還干凈,走在路上心里舒服多了?!薄拔医洺磉@里買菜,現在的菜市場環境衛生好、商品擺放整齊,讓人心情愉悅?!笔忻駨埱黉\高興地說。
據介紹,市場管理方還對北門農貿市場進行全面整改,進一步規范經營。每個經營攤位配備了滅火器,設置了經營者信息公示牌,標明了經營者的聯系電話、菜品信息和舉報電話等,倡導誠信經營。
銀橋頭鋪農貿市場是大理市銀橋鎮的一個民生窗口,聚集了蔬菜、肉類、豆制品、熟食、水產、副食品等各類攤位。為了改善市場的臟、亂、差現象,銀橋鎮對頭鋪農貿市場進行了提升改造,并于2021年11月開市交易。
“小市場,大民生”。為切實提升城鄉農貿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改變市民對農貿市場固有的認識,使之與城鄉精細化管理水平相適應、與城市建設發展水平相匹配,大理市通過實施分類改造,使農貿市場整體面貌得到明顯改善。經過改造,原老舊、大棚式市場全部拆除,市場內統一配備標準化公共廁所、垃圾房、保潔員。同時,更加注重老百姓的消費體驗,不斷優化攤位布局,增添便民服務設施,并通過引入大數據管理手段,對商品進行溯源管理,做好食品安全監管,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現代化、快捷化。
通訊員 朱瀅 吳志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