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市場稱為“生長茅”的長春高新(000661.SZ)再受沖擊。
1月19日,二級市場上,長春高新股價閃崩跌停,市值一天蒸發逾百億,20日,又以跌停開盤,全天被牢牢封死跌停。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這是長春高新近一年來第二次受到重挫。去年8月,公司遭新華社隱諱“點名”,股價跌停。
兩次受挫,長春高新的股價已經腰斬,市值蒸發超千億,跌回千億以內。
這一次閃崩,源于長春高新主要產品生長激素被納入廣東藥品集采。對此,市場猜測,隨著醫保談判降藥價,長春高新的生長激素暴利或難以持續。
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長春高新的綜合毛利率均超80%,且呈現上升趨勢,去年前三季度為86.71%。
長春高新高度依賴核心子公司金賽藥業,后者主營產品就是生長激素。近幾年,金賽藥業為長春高新貢獻了超過90%利潤。
白馬股遇挫市值跌破千億
曾經股價迭創新高的長春高新雄風不再,變得萎靡不振。
二級市場上,1月19日早盤,長春高新小幅低開,隨即橫盤前行,10時40分開始,股價表現為閃崩,11時零5分,封死跌停,直至全天交易結束,股價收報227.60元/股,跌幅為10%,仍為跌停。
一個跌停,長春高新市值蒸發超百億。盤后龍虎榜數據顯示,一機構賣出8869萬元。
1月20日,長春高新早盤開盤直接跌停,全天被封死跌停,最終收報204.84元/股。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長春高新市值蒸發近200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作為曾經的大白馬股,連續跌停在長春高新的歷史上并不多見。
K線圖顯示,2018年10月29日,長春高新的股價下探至73.39元/股,此后一路上漲,2020年初為222.20元/股,2021年5月17日,股價攀至歷史高點,為522.20元/股(均為全復權后股價)。高點也是頂點,隨后,股價持續回落,但跌停不多見,連續跌停更是從未出現過。這一次的連續跌停,是首次。
連續跌停的背后,是長春高新遭遇重挫。
1月19日,長春高新的重組人生長激素被納入廣東藥品集采的消息發酵。當日盤后,長春高新方面作出回應,稱“公司目前正在積極研究政策規定并將合理制定方案,目前暫無具體影響的預期”。正是這一消息,引發市場恐慌情緒,導致資金拋售。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這不是長春高新第一次遭重挫。
去年8月4日,新華社發文《身高焦慮就打“增高針”?危險!》,指出“增高針”治療悄然興起,所謂增高針實際就是注射生長激素。近年來,隨著社會需求增加,生長激素的使用量越來越大。生長激素有被濫用的苗頭,可能帶給使用者內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等健康風險。
文章還披露,一家龍頭企業超過90%收入來自生長激素。盡管文章沒有點名,但市場異口同聲指向長春高新,稱其“被點名”。
這一次,長春高新股價也遭暴擊,上演跌停。
其實,隨著國家藥品集采的深入,市場一直在擔憂,生長激素會被納入集采范圍。或許,這也是長春高新股價跌跌不休的主要因素之一。
截至今年1月20日,長春高新市值為829.03億元,跌破千億,相較去年5月17日高點時的2114.91億元,蒸發了1285.88億元。
核心產品利潤或被擠壓
長春高新股價歷史性連續跌停,一方面是市場恐慌情緒影響,另一方面,是公司業績持續高增長可能難以延續。
公開消息顯示,生長激素被納入廣東10省聯盟集采,把水針放到了粉針同組同價,水針降價約70%。
市場擔憂的是,廣東聯采只是開始,如果納入國家集采,生長激素大幅降價不可避免,長春高新的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到沖擊。
目前,國內生長激素生產企業中,最為知名的就是A股公司長春高新及安科生物。此外,天境生物、特寶生物、維昇藥業等公司生長激素產品尚處于臨床三期階段,A股福安藥業、通化東寶、仁和藥業、億帆醫藥等藥企剛剛涉足生長激素研發。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國內市場,長春高新生長激素幾乎處于壟斷地位。其核心產品生長激素由核心子公司金賽藥業研發生產,其在國內的市占率約為70%。
金賽藥業成立于1997年4月28日,由長春高新與金賽生物共同成立,長春高新投入3809萬元(其中現金出資2509萬元,其余為廠房、土地),持股比為65%;金賽生物投入2051萬元,其中專有技術作價1758萬元。后經兩次增資及股權轉讓,長春高新持股比一直維持在70%,為控股股東。之后金賽生物退出,自然人金磊、林殿海分別持有24%、6%股權。
2010年,金賽藥業曾籌劃上市。2012年,長春高新籌劃向金磊、林殿海收購二人所持的金賽藥業30%股權,因交易雙方就交易價格存在分歧,交易未能實施。
2019年,時隔7年,長春高新重啟收購,并在當年順利完成。公司向金磊、林殿海發行股份及可轉換債券購買其持有的金賽藥業29.50%股權。金賽藥業的評估值為202.32億元,相較于其14.70億元的凈資產增值187.62億元,增值率為1276.44%。最終,長春高新出資56.37億元完成金賽藥業29.50%股權收購,金賽藥業成為其持股99.50%的控股子公司。
金賽藥業經營業績一直不錯。2017年、2018年,其實現營業收入20.84億元、31.96億元,凈利潤為6.86億元、11.32億元。2019年,金賽藥業實現營業收入48.22億元、凈利潤19.51億元,較承諾數15.58億元高出3.93億元,完成率為125.22%。2020年,其實現營業收入58.03億元,凈利潤27.60億元,同比增長39.66%,更是大幅超過承諾數19.48億元。
金賽藥業經營業績高速增長推動著長春高新交出一份份亮麗成績單。2019年、2020年,長春高新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17.75億元、30.47億元,同比增長76.36%、71.64%。這兩年,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合計數為48.22億元,而金賽藥業貢獻的凈利潤合計約為46.94億元,貢獻比例達97.35%。
2021年上半年,金賽藥業凈利潤約為18.59億元,約占長春高新當期凈利潤的96.67%。
近年來,長春高新銷售毛利率持續超過80%,堪稱暴利。
市場的預期是,一旦生長激素被納入集采,可能會出現降價,進而擠壓金賽藥業的利潤空間,屆時,暴利將難以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