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電子產品需求量猛增,芯片供不應求,IC載板生產廠商急需降本增效,設備國產化迫在眉睫。日前,華工科技(000988.SZ)智能制造業務的明星產品三維五軸激光切割裝備在熱成形行業交付破百臺。這意味著國產IC載板激光加工設備已具備足夠實力與國際競品同臺競技,獲得市場與客戶認可。目前,其市場占有率全球前三,國內第一。
華工科技是國內激光工業化應用的開創者與領軍者。國內市場IC載板激光加工設備主要以打標為主,基于市場布局和研發積累,華工激光深入挖掘“激光+智能制造”在IC載板中的應用,擴充設備種類,在打標、自動分揀和包裝工序帶來全新技術,已成為國內唯一能夠同時開發IC載板大板標識、IC載板x-out標記設備及自動化分揀包裝線體的企業。
2020年,高校所屬企業改革推行,對與本校教學科研不直接相關的校辦企業進行脫鉤剝離。華工科技大股東華中科技大產業集團7月發布公告,通過公開征集方式轉讓其持有的19%股權。
今年3月29日,武漢商貿集團主導設立的國恒基金完成股權受讓交割,成為華工科技第一大股東。業界稱之為“基金并購校企上市公司第一單”。
與高校“脫鉤”后的半年,華工科技業績大漲,股價也由跌轉升,創歷史新高,最大漲幅59.92%,同期深成指上漲不足12%。
根據華工科技披露的三季報,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73.7億,同比增長63.4%;實現歸母凈利潤8.02億,同比增長64.7%。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凈利4.53億元,同比增長211.73%。
校辦企業改革,是要將學校與校辦企業分離,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讓高校專心辦教育、科研、教學等主業,讓作為國有資產一部分的校辦企業建立現代公司管理制度,朝著健康良性的方向發展。華工科技董事長、總裁馬新強表示,“脫鉤”伴隨著改制,破除了從前束縛公司發展的激勵機制欠缺等問題,企業經營執行力進一步加強。
今年武漢光博會上,華工科技推出了國內首個數控激光U肋清洗設備關鍵工位。該設備的激光器等核心部件由華工科技自主研發,目前已形成訂單,創造了國內橋梁行業首次應用激光清洗技術的記錄。
近日,華工科技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為進一步在消費鋰電、太陽能光伏、動力電池等方面的業務布局和資源投入,對深圳新能源子公司增資2億元,力爭通過差異化競爭,尋找藍海市場,在新能源領域做出體量、形成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