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安徽合肥的上市公司國風塑業(000859.SZ)經營業績爆發了。
9月29日晚間,國風塑業發布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前三季度盈利2.21億元,同比增長約289%。
國風塑業主要生產經營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和雙向拉伸聚酯薄膜等包裝膜材料、預涂膜材料等,產品廣泛應用于食品藥品包裝、印刷、復合、涂布、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要求的汽車零部件、戶外設施、建筑裝飾等眾多領域。公司稱,經過20多年發展,其已經成為功能型薄膜材料領域的領先企業之一。
上市以來,國風塑業積極進行產業布局,尤其是近年來,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國風塑業財務狀況較好。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資產負債率低至16.78%。
半年凈利超過去任一年度
國風塑業的經營業績實現了久違的高速增長。
根據業績預告,今年前三季度,國風塑業預計,其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約為2.21億元,去年同期為5667.85萬元,同比增長約28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約為1.3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849.19萬元增長約176%。
其中,今年第三季度,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約533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2758.09萬元增長約93%,扣非凈利潤約4450萬元,同比增長約80%。
其實,在今年上半年,國風塑業的經營業績表現十分出色。半年報顯示,其實現營業收入9.05億元,同比增長57.37%,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67億元、0.89億元,同比增長474.37%、275.47%。
分季度看,今年一二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37億元、4.68億元,同比增長70.11%、47.08%。對應的凈利潤為0.89億元、0.7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38.95%、297.30%。扣非凈利潤為0.47億元、0.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7.69%、170.71%。
對比發現,前三個季度,雖然在第三季度的凈利潤相較一二季度有所減少,但扣非凈利潤與一二季度基本持平。由此可見,今年前三個季度,公司盈利能力較為穩定。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今年以來取得的經營業績,已經是國風塑業上市以來的最好成績單。
國風塑業于1998年11月19日登陸深交所,上市之后,經營業績整體上表現不突出。
數據顯示,1998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為3.53億元、凈利潤為0.51億元,2008年,營業收入達到17.57億元,2009年有所調整,2011年為17.65億元,為迄今為止的高點。此后,到2015年,營業收入在10億元左右盤整。
與營業收入相比,凈利潤要遜色不少。1999年至2002年,穩定在0.52億元左右,2003年下滑至0.05億元,此后低位徘徊間或出現虧損。2015年,凈利潤為0.10億元。
從2016年開始,國風塑業的經營業績似乎進入穩定增長期。2016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45億元、11.73億元、12.34億元、13.61億元、14.81億元,同比增長5%、2.47%、5.21%、10.24%、8.88%,雖然增速不快,但較穩定。同期,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0.18億元、0.60億元、1.02億元、0.84億元、1.15億元,雖然在2019年有所調整,但仍然明顯高于以往任一年度凈利潤。
從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方面看,2016年至2018年,仍然處于虧損狀態,2019年、2020年分別為0.21億元、0.76億元,同比增長165.40%、259.69%。
縱覽上市以來的經營業績,今年上半年,不僅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創紀錄,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均創記錄,且均超過此前任一年度水平。加上今年三季度,今年以來,國風塑業堪稱了打了一個大的翻身仗。
產業轉型升級雙輪驅動
國風塑業經營業績大翻身,與其產業轉型升級不無關聯。
國風塑業稱,其是集研發、生產、銷售完整體系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生產經營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和雙向拉伸聚酯薄膜等包裝膜材料、預涂膜材料、電容器用薄膜、聚酰亞胺薄膜、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和電子信息用膜材料,以及木塑新材料、工程塑料等,產品用途廣泛。
公司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薄膜)產品主要分為BOPP亮光系列、BOPP消光系列、BOPP熱封系列,主要應用于食品、藥品、日用品包裝。雙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薄膜)產品主要分為BOPET印刷及復合膜、BOPET熱封膜、BOPET燙金轉移基膜、BOPET電氣絕緣薄膜、BOPET熱轉移色帶用基膜,廣泛應用于印刷、復合、涂布、鍍鋁、熱轉移碳帶、燙金轉移、鐳射、電氣絕緣、醫藥包裝、建筑等領域。
據披露稱,國風塑業著力深化產品結構調整與技術改造升級,實施環保型功能膜材料與電子信息用膜材料雙輪驅動戰略,并堅定不移做大做強聚酰亞胺產業,加速推進戰略轉型升級。
據了解,聚酰亞胺薄膜具有優異的耐溫性能、優異的尺寸穩定性、良好的厚度均勻性和高機械強度等性能,在包括電工絕緣材料、撓性覆銅板以及消費電子、柔性顯示、新能源、通信、芯片等多個領域具有難以替代作用。微電子級聚酰亞胺薄膜全球產能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隨著近兩年國際形勢變化,國內多家企業開始新建聚酰亞胺薄膜生產線,國產替代速度正在呈加速態勢。
目前,國風塑業已批量生產的聚酰亞胺薄膜主要產品為FCCL用聚酰亞胺黃色基膜、遮蔽用聚酰亞胺黑膜,另有聚酰亞胺碳基膜產品處于送樣驗證階段。公司重點發展的聚酰亞胺材料產品可應用于通訊、消費電子、芯片、柔性顯示和薄膜太陽能電池等領域。
此外,公司子公司蕪湖國風主要產品為滿足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要求的汽車零部件等,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產品。
國風塑業表示,公司加速推進實施環保型包裝膜材料和功能型電子膜材料“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今年上半年,公司成立合肥國風先進基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再次加碼聚酰亞胺產業。
專注于高端薄膜材料的研發與生產20余年,國風塑業在技術方面也有一定優勢。截止到今年6月底,公司共擁有各類有效專利274項,其中發明專利68項,實用新型專利192項,外觀設計專利14項。
加快推進產業布局,國風塑業的財務狀況仍然較好。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資產負債率只有16.78%,期末貨幣資金8.29億元,長短期債務合計只有0.62億元,流動性較為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