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婁燁導演,匯聚了鞏俐、趙又廷等一眾強卡司的電影《蘭心大劇院》于10月15日登上了全國大銀幕。然而,星光熠熠卻并未讓該片票房獲得同樣亮眼的數字,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10月18日17時30分,《蘭心大劇院》的累計票房才剛邁過1500萬元的門檻,觀影總人次則尚未超過50萬人。這一市場反饋也不禁讓人們思考,《蘭心大劇院》到底為何“撲街”?
上映4天票房1500萬
自兩年前定檔卻又臨時撤檔后,《蘭心大劇院》何時才登大銀幕便不時引發外界的討論。終于在2021年10月,這部“遲到”了兩年的電影正式在全國上映。
在上映前夕,《蘭心大劇院》的主創團隊也做了一系列宣傳營銷,不僅釋出多版本預告,還在上海舉辦首映禮,吸引各方的關注。與此同時,該片主演包括鞏俐、趙又廷、小田切讓在內的多位強卡司的背景,也成為一大吸睛之點,不少觀眾紛紛好奇這些演員的搭配究竟能產生何種表演效果。
然而,這卻未能讓《蘭心大劇院》獲得如主創陣容般璀璨的票房數字。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10月18日17時30分,該片累計票房剛邁過1500萬元的門檻,達到1553.8萬元,而上映4天以來,每日的單日票房均在百萬元規模,最高為633.99萬元,最低時僅為100余萬元。此外,在觀眾人次方面,《蘭心大劇院》尚不足50萬人。
“從市場客觀環境來看,《蘭心大劇院》的上映時間正好是國慶檔結束一周后,此時人們已恢復至工作生活的常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觀影選擇。同時,當下電影《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仍是市場中較具號召力的作品,搶占了不少注意力,因此也對《蘭心大劇院》產生競爭,分流了觀眾。”影評人劉賀如是說。
觀眾接受度不一
盡管《蘭心大劇院》的票房表現受到市場客觀環境的影響,但該片本身的內容及創作方式也成為影響觀眾選擇的因素,并已呈現出觀眾接受度高低不一的情況。
據豆瓣電影的數據顯示,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蘭心大劇院》的評分為7.4分,近6萬名評價者中,約六成給該片打出四星及以上的評分,另有超三成評價者的評分為三星,兩星及以下的評價占比僅約為5%。與其他同日上映的影片相比,《蘭心大劇院》的評分牢牢占據著領先優勢。
但從觀眾的反饋來看,在部分聲音對《蘭心大劇院》將商業化與藝術片融合的方式,以及演員狀態、內容劇情表達了認可的同時,另有一部分聲音則給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其中,觀眾宋女士認為,《蘭心大劇院》的劇情展現欠缺合理性,部分鏡頭剪輯導致敘事缺失,影片選擇黑白畫面的形式也沒有太大必要,從而在觀感層面難以接受該片的呈現。
而在當下的微博熱搜上,話題“蘭心大劇院符合你的期待嗎”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已觀看完影片的網友紛紛在話題下留言,同樣表達了不一樣的觀感體驗。針對現階段影片的市場反饋以及觀眾評價,北京商報記者聯系采訪片方,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應。
風格化影響市場定位
實際上,如果從想看人數上來看,《蘭心大劇院》也有著一定的市場吸引力。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目前,該片的燈塔想看人數已累計達到21萬人,超過了不少10月定檔影片。其中,想看用戶中女性以超過七成的占比遠高于男性用戶,在地域分布上,二線城市占比達到47.4%,居于首位;其次是一線城市,實現26%的占比;三線和四線城市的占比均在13%左右。
但現階段也有多個渠道對《蘭心大劇院》進行了映前票房預測,大多在2800萬-3500萬元之間。這與其他部分影片短時間便票房過億元相比,確實不是一個產生高期待的數字。有業內人士表示,《蘭心大劇院》的主創團隊有著自己的風格,因此市場定位也有所不同,不能直接與其他影片進行對比。
“目前電影市場已經越來越多樣化,不僅在內容層面更多形式及題材的作品逐漸現身,觀眾在持續觀影下也產生了不同的需求與標準,因此市場也在逐漸細分,想要一部影片符合所有人的要求是極難實現的。”劉賀認為,電影是一個內容產業,因此也需要多種嘗試,只有嘗試后才能知道實際會產生何種效果,從而進一步探討產業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