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創下多項全球首例 進入量產元年 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加速跑
室外連續攀爬134級階梯屬全球首例,展現前空翻特技屬全球首例,取得新突破的自主站立控制技術還屬全球首例……連日來,我國人形機器人技術不斷突破,在新賽道上搶占先機。在被視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的2025年,業內專家認為,依托全產業鏈優勢與龐大的內需市場,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未來可期。
技術加速“進化” 捷報頻傳
“哪里摔倒,就從哪里站起來!”被偷襲跌倒站起、坐姿原地站起、負重快速站起……就連軟墊、斜坡等特殊環境,人形機器人跌倒后也能迅速起身。昨天,一段人形機器人從各種狀態下實現快速穩定站立的視頻刷屏網絡,標志著我國人形機器人自主站立控制技術取得新突破。
“摔倒后快速站立”看似簡單,其背后的控制算法卻一直是業內公認的難題。之前的控制技術基本只能在固定地形、固定姿態的情況下,以固定程序讓機器人起身。“關于人形機器人在可泛化地形及任意地形都能站起來的算法,我們取得了突破。”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青年科學家龐江淼說。
自主站立控制技術取得新突破,還只是近段時間我國人形機器人取得的可喜成果之一。近日,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人形機器人完成前空翻特技,成為全球首例完成這一動作的人形機器人。國創中心的“天工”機器人走出實驗室,爬上北京海子墻公園最高點,成為全球首例實現室外連續攀爬134級階梯的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從表演扭秧歌,到實現前空翻,反映其硬件和算法的進步,也展示其在人機交互、感知環境及動態平衡方面的提升。”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認為,未來其有望在人工智能、材料科學等多個領域持續突破。
落地加速有望今年實現量產
2025年,被業內普遍認為將是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近日,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第100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交付北汽。目前該公司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已落地多地展廳、企業擔任“導覽員”“快遞員”,還在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助力前沿科技創新。
“人形機器人不僅要做出來,還要賣出去,實現商業化落地。”樂聚董事長冷曉琨表示,哪家企業能先量產、先進入各個工業場景,就可能在競爭中勝出。
1月初,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表示,計劃在今年生產數千臺Optimus人形機器人,并在明年將產量提高至今年產量的10倍。
國內企業也紛紛宣布進入小批量量產交付階段。優必選宣布其Walker S系列工業人形機器人已收到超過500臺意向訂單,預計二季度具備規模化交付條件;智元機器人表示,公司通用具身機器人累計下線1000臺,其中雙足人形機器人達到731臺。
依托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我國有望成為核心參與者。摩根士丹利報告顯示,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百強企業中,中國占35家,其中68.5%集中于“身體”模塊。產業鏈自主化帶來顯著成本優勢,以四足機器人為例,波士頓動力機器狗單價高達7.45萬美元,而宇樹新一代機器狗售價僅為人民幣1萬元左右。
“入戶”尋常人家尚需時日
2月11日,蛇年春晚“大扭秧歌”出圈的宇樹科技G1人形機器人在京東顯示“到貨”,價格為99000元,不到一天就迅速售罄。昨天,該款機器人仍處于缺貨狀態;目前北京市場上的出租價格為每日6000元至1萬元不等,足見需求旺盛。
但人形機器人“入戶”尋常人家,還有諸多難題亟待解決。業內人士表示,人形機器人發展蓬勃,但依然存在數據短板明顯、技術同質化、產業標準不統一、應用場景有待開發等客觀阻礙。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稱,當前人形機器人還接近自動駕駛的L2初階,但行業都期望盡早實現可量產且具備商業價值的L3初階能力。“人形機器人從L2跨越到L3,所需要的能力及其難度是數十倍的。而人形機器人需要達到L4階段才能讓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成為現實。”
“技術領先未必等于商業成功。”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建議,我國人形機器人市場始終以應用需求為導向開拓創新人形機器人,同時以豐富的消費場景作為技術發展的重要引導與靈感來源,形成市場與研發的互促局面。( 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