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體育賽事,不管是卡塔爾世界杯的激烈比拼,貴州“村BA”現場的熱鬧非凡,還是此次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熱血沸騰,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些傳奇的賽場瞬間、拼搏面孔和傲人成績。其實在這些背后,還蘊含著更多其他的“賽場”。
(相關資料圖)
此次在成都舉辦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可以說,一場高規模的體育賽事,是一張“會講故事”的名片,更是一個城市未來發展的契機和文化的交流與互鑒,這些都是體育賽事之外的“賽場”。
青年人的“賽場”1949年,在盧森堡人保羅·施萊默的推動下,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成立,倡導“體育即教育”,希望青年學子能從體育運動中獲得健康、幸福和經驗,能在合作和競爭中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交流融合。
成長環境決定了它的氣質,在“體育即教育”的理念下成長起來的大運會,與奧運會和其他重要大賽相比,更強調友誼和交流。促進大學生體育的整體發展水平,促進大學生的道德及體育教育,把賽場上的體育和賽場外的教育串聯起來,而這,正是大運會賽事之外的“賽場”,是大運會的獨特意義。
體育運動是競技,但遠不止于此。體育運動技術與力量、團隊精神與協作意識都正是跨文化交流“破壁”的載體,借助運動會這個平臺,眾多的青年運動員可以在賽事過程中學習和交流,學會與他人進行團隊協作,學會合作與分享,這不僅是體育運動本身的魅力,也是青年群體人格養成的重要過程。
城市的“賽場”比賽總會落幕,但城市的機遇才剛剛開始。賽事與城市相互成就,當今的重大體育盛會,對于舉辦地的意義早已超越了體育本身。
一場成功的賽事,首先是一座城市的一次自我提升。除了相關的體育場館,城市的基礎設施、交通路線、綠道建設、園林綠化等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改變,為了大運會,成都新建了場館13處、改造36處,誕生了不少新的市民打卡地。可見,對于城市建設的優化,受益的不僅是對外展現出的好形象,也有市民生活品質的提高。
其次,體育盛會也是一張“會說話”的名片。一場大型的體育賽事,尤其是像大運會這樣全球范圍的賽事,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的外界眼球,包括游客、運動員以及媒體等方方面面,城市實力、文化底蘊、自然景觀等都得以展現,大運會無疑是成都開門迎客、向世界遞出天府之國名片的好機會。
最后,重大的體育賽事也是拉動消費需求,為城市帶來長期經濟效益的途徑。體育賽事天然地會將體育與旅游結合在一起,帶動住宿、餐飲、交通等多個產業鏈,并在一定的時間內,為舉辦城市帶來持續的影響。
文化的“賽場”賽場上的成績也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淡忘,但一場體育賽事為人們留下的文化印記,卻經久不衰。
講好本土的文化故事,是這幾年重大體育賽事主辦方的“重頭戲”,比如倫敦奧運會閉幕式展現的英倫搖滾與流行音樂發展史;北京冬奧會《立春》流露出的中國浪漫;卡塔爾世界杯“拉伊卜”吉祥物傳遞的中東氣質。可以說在賽事舉辦的一段時間內,全球的觀眾都跟隨體育一起進入了當地的文化氛圍中。
此刻,大熊貓、火鍋、巴蜀文化都在向世界展示著中國多元文化和開放包容的形象。青年人與中華文化在成都不期而遇,在帶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傳統場景中,比如杜甫草堂、武侯祠、寬窄巷子里碰撞一些時尚元素,傳統與創新跨越古今的對話,為大運會打上了專屬于成都、專屬于中國的文化印記。
體育本身傳遞的“平等”“團結”“合作”等精神具有跨語言、跨文化、跨地域的特點,一場大型的體育賽事通過場館、吉祥物、主題曲,甚至運動員、教練員、志愿者等,都在向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構建一個屬于主辦地的城市形象和文化記憶,講述本土的文化故事。
這些體育賽事之外的“賽場”,有共鳴、有交融、有力量,它承載的體育價值正在成為一種新的世界語言,向世界發出開放包容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