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面對全球宏觀經濟持續波動與通脹壓力不減,全球央行依然對增持黃金“熱情不減”。
(相關資料圖)
5月30日晚,世界黃金協會(WGC)發布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在去年全球央行黃金購買量創下歷史高點后,約24%受訪央行仍計劃在今年增加黃金持有量,與此對應的是,全球央行對美元的看法趨于“悲觀”。
具體而言,2月7日-4月7日期間,世界黃金協會對59個國家央行調查顯示,與去年類似,地緣政治擔憂、利率擔憂和通脹壓力上升,仍然是受訪央行持續增持黃金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新興市場國家央行增持黃金的態度更加積極,68%受訪新興市場國家央行預計未來5年將持續增加黃金持有量。
相比而言,發達經濟體央行的黃金增持態度開始回落,只有38%發達經濟體央行打算在未來5年繼續增加黃金持有量。
一位關注全球央行黃金儲備變化的投資基金負責人向記者分析說,這背后,是新興市場國家央行與發達經濟體央行外匯儲備的黃金占比差距明顯所致。目前,多數西方國家央行外匯儲備里的黃金占比超過50%,在如此高的基數上,他們增持黃金的意愿有所降低;與此相反的是,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儲備里的黃金占比不到10%,因此他們更需要增持黃金,借助黃金的避險屬性與保值特點提升外匯儲備的安全性。
世界黃金協會此次調研顯示,少數新興市場國家央行認為黃金在外匯儲備的占比應超過25%,但在去年調研時,沒有一個受訪新興市場國家央行發出如此表述。
世界黃金協會的央行業務主管Shaokai Fan表示,各國央行仍然認為黃金具有吸引力。因為長期以來,黃金一直被用作保值和對沖經濟動蕩風險的工具。
Shaokai Fan表示:“對于美元與黃金的作用,不少受訪央行的看法正發生重大轉變。”
逾半數受訪發達經濟體央行表示,未來5年內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的份額將保持不變,但只有20%受訪新興市場國家央行認同上述觀點。
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央行認為,隨著不少國家在全球的重要性日益增強,各國外匯儲備正在趨于多元化,并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目前,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央行一直在增持歐元、日元、人民幣、黃金等其他儲備資產,實現外匯儲備的多元化。
其中,97%受訪央行認為自己增持黃金的首要原因,是對利率的擔憂。此外,擔憂金融制裁也是逾25%受訪新興市場國家增持黃金的一大理由。
世界黃金協會指出,新興市場央行還可能將全球經濟力量的轉變與地緣政治風險升級等擔憂,作為他們繼續增持黃金理由。相比而言,發達經濟體央行更可能提到環境、社會、治理方面的擔憂。
Shaokai Fan表示,整體而言,對美元的悲觀情緒出現大幅上升,對黃金的樂觀情緒也在大幅上升。過去數年,新興市場央行一直是黃金的主要買家,且他們言出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