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廖丹
“保險業經過了粗放式發展后,留下了兩個比較突出的矛盾,這兩個矛盾是需要從業者盡快去解決的,只有解決了,整個行業才能夠步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5月17日,大童保險服務執行副總裁李曉婧在大童保險服務“DOSM5.0風險管理模式發布會”暨知識服務時代輕創業論壇上表示,這兩個矛盾一個是人們日漸成熟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日益增長的保險服務需求,與保險行業專業服務供給能力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另一個是行業的源起與行業形象之間存在著矛盾。
李曉婧表示,這兩個矛盾點解決好,在保險行業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的新階段,將會為整個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也會為更多優秀的人才提供優質的創業機會。
據其介紹,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會經歷不同的生命周期。保險行業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行業,但在中國復業和起步是比較晚的。經歷了過去30年的發展,保險業剛剛結束了粗放發展的初級階段,即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個全新時代就是數字化知識服務時代。
“我認為中國保險行業伴隨著宏觀的背景、過去三年的疫情、政策的調整等多方因素,正迎來新發展的新階段,很多具有創新性的新生力量正慢慢地從這個行業中生長出來。”李曉婧表示,家庭財富管理、老齡化等給與了這個新階段一些之前所沒有的市場機會,在未來的數字化知識服務時代,保險市場空間會更大,同時對行業從業者的要求也會更高。
但是,行業在向下一個階段過渡的過程當中,還會經歷一個重大的調整時期,也就是時代變遷的鴻溝期。這個時期,保險行業及其從業者需要做些什么呢?李曉婧認為,行業需要去更換新的“引擎”,這個“引擎”的特點就是回歸保險本位。“保險行業是知識服務的行業,金融服務行業包含銀行、證券、保險,但在人們的印象當中,銀行和證券專業水平比保險高,更多的人愿意把保險說成是一個素質不高、中低端的推銷行業,這是一個巨大的行業發展錯位。”
李曉婧表示,行業如果要迎接新的未來,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回到保險行業知識服務的賽道上來,保險的本位就是在做風險管理,是為企業、為個人、為家庭來提供非常專業的風險管理以及配套的保險服務,即“風險管理+保險服務”。
回歸本位之后,再從四個方面發力,分別是:大批量地去培養專業型的人才,尤其是那種能提供專業的風險管理和保險服務的人才;加大數字化轉型的力度;行業要進一步精細化分工,在專業化分工的背景之下,讓不同環節的專業水平發揮到極致;不同板塊之間,甚至于保險行業和全社會不同領域之間要有大規模的協同。
“保險業正處于更迭的重要時期,面對新發展階段,保險業應在四個方面進行建設和深挖,從而更加體現顧客價值創造,重塑行業文化。”李曉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