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一臺拖拉機的駕駛室內空無一人,只有方向盤自動調整著前進的方向,不一會兒3畝地的玉米秸稈還田作業就已完成。
這是秋收時節發生在河南省安陽縣瓦店鄉廣潤坡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的“無人農場”里的情景。大片玉米剛剛完成收割。伴隨著機器的陣陣轟鳴,“90后”種糧大戶張先智拿著手機站在地頭,看著不遠處的一臺四輪拖拉機帶動著秸稈切碎還田機在農田中平穩運行著。
圖為10月11日下午,在河南省安陽縣瓦店鄉廣潤坡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無人農場”內,“90后”種糧大戶張先智拿著手機站在地頭查看無人拖拉機進行秸稈還田作業。新華社記者 馬意翀 攝
記者近日在河南多地采訪發現,通過在部分地塊廣泛應用多種先進信息技術,河南正在“無人農場”中探索未來農業發展新模式,逐步實現全天候、全過程、全空間的無人化農作物“耕、種、管、收”。
圖為10月11日下午,在河南省安陽縣瓦店鄉廣潤坡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無人農場”內,無人駕駛拖拉機在進行秸稈還田作業。新華社記者 馬意翀 攝
在作業現場,安陽曉松專業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張先智向記者展示了遙控指揮無人駕駛拖拉機的手機界面,小小的一塊屏幕里包含了行進速度、燃油百分比等多項數據信息。
圖為10月11日作業現場,張先智向記者展示了遙控指揮無人拖拉機的手機界面。新華社記者 馬意翀 攝
“‘無人農場’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作為‘無人農場’的子系統,這臺無人駕駛拖拉機可以實現厘米級別的高精度自動駕駛,能節省很多人工費用。”張先智告訴記者,無人駕駛拖拉機具有自動啟停、農具操作、自動避讓等一系列“黑科技”,適用多種類型田間作業,能大大提高耕種作業質量和工作效率。
據了解,建成于2022年的安陽縣“無人農場”占地約1000畝,依托先進的物聯網、衛星遙感、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了自動化農業作業。各類無人駕駛拖拉機、植保機器人等智能化裝備的應用,大幅提高了農業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無人農場”的成功實踐,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
“‘無人農場’包括了多種灌溉、植保設備,可實現無人化控制,因為布局合理,每畝地糧食產量提高了125斤,每畝成本降低了200元左右。”安陽縣農業農村局總畜牧師來艷珍說。
圖為10月9日在河南鄧州市的首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倉庫內停放著的多種類型無人農機。新華社記者 鄭家寶 攝
在河南鄧州市文渠鎮李洼村的首邑“無人農場”的農機倉庫里,首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沈海新向記者介紹起各種智能農機。這些農機從傳統變智能的關鍵就在于農情信息的采集和收集。
“無人農場”中安裝了多臺農情信息采集設備,特別是智能蟲情測報儀,能自動誘捕害蟲并拍照分析,可識別上千種害蟲的發生情況,然后上傳至智慧平臺,實施對應精準防治。當地在“無人農場”中構建起了農情信息感知平臺、農業數字分析平臺、農機作業管理平臺和智慧農業應用平臺等“無人農場”運行管理中心,逐步實現對不同農作物機耕、播種、施肥、澆水、防蟲治病、田間管理、農產品收獲等關鍵環節的“無人化”自主作業。
圖為10月11日下午,在河南省安陽縣瓦店鄉廣潤坡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無人農場”內,安裝的太陽能視頻監控設備。新華社記者 馬意翀 攝
鄧州市智慧農業中心主任李占告訴記者,“無人農場”中廣泛應用了衛星遙感技術、多光譜無人機監測技術,結合土壤環境監測、氣象環境監測、病菌蟲情監測、苗情災情監測等數據,對農作物生長狀態進行遠程“把脈問診”,可以精準指導種糧大戶運用無人植保機械適時適地高效變量補充水肥和生物農藥,實現對農業的高效化、精準化、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