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農事忙。近來,在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木蘭山腳下,遠離塵囂之處,綠樹掩映之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武漢宏農農牧有限公司(簡稱“宏農公司”)生產勢頭正勁。
深山坐落現代化養雞場
宏農公司是一家占地350畝的現代化養雞廠,成立于2013年。這里雖聽不到機器轟鳴,但運輸車輛進進出出,一片繁忙。“公司目前存欄蛋雞180萬只,年底可達滿欄300萬只,實現年產鮮蛋6萬噸、有機肥6萬噸,年出欄老母雞200萬只。工廠全智能設備每小時能處理12萬枚雞蛋,只需要10余名工人管理,這樣的設備公司有3臺。”宏農公司總經理諶建斌說。
健康的雞,才能產優質的蛋。宏農公司建立起一套完整安全防護體系,確保蛋雞健康生長,優質產蛋。人員、車輛進入廠區,要經過嚴格消毒滅菌。工廠雞舍裝有24小時通風系統,保持恒溫恒濕,數智化設施為300萬只蛋雞提供“豪宅”般日常生活保障。蛋雞吃“營養餐”喝“純凈水”,投食、喂料、撿雞蛋、除糞等環節皆是自動化操作。
在工廠雞蛋分揀機邊,諶建斌介紹:“雞蛋進入分揀線后,朝向是雜亂無章的,首先要進行大小頭調整,雞蛋會有一個短暫懸空,重力原因使大頭朝上,然后被機器輕輕抓取,從而使所有雞蛋有氣室的一端統一朝上。雞蛋氣室朝上方便其跟空氣接觸,避免偏心、散黃,增長保質期。進入最后裝箱前,自動分揀機還會用軟探頭輕輕敲擊雞蛋,將聲波等數據傳回數據庫,數據庫根據大數據鑒別哪些雞蛋有裂紋、有多大裂紋,再按克數不同,分等級進入各自‘車道’,訂單式配送給不同企業。每個雞蛋上都有噴碼,如同身份證,可追溯出雞蛋來自哪個雞舍。”
諶建斌說,工廠正在進行新一輪升級改造,雞舍在進行翻新、擴建,將來在飼料生產、水質提升和雞糞環保處理等方面,都會有很大提升。升級改造工程將于年底前全部完工。屆時宏農產業園將坐擁20棟智能化雞舍,雞舍從4層變為9層,單個雞舍存欄蛋雞從11萬只提升到16萬只,實現產能翻番、產品提質、企業增效。
雞糞處理是多數養殖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宏農公司已在這方面取得突破進展。諶建斌說,目前,公司正與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市農科院等高校院所聯合開發雞糞飼料化利用新模式,利用生物技術從雞糞中提取飼料蛋白,用于水產養殖和反芻動物飼料。這種雞糞處理模式不僅可以解決大型養雞場環保痛點問題,還可以將雞糞中的蛋白提取用于其他動物蛋白原料,項目可以大面積推廣復制,可以緩解我國動物蛋白原料緊張局面。
兒時遭遇播下夢想種子
一個偏僻山村,何以建起一座現代化養雞廠?這源自工廠“80后”董事長張宏林兒時的夢想。
張宏林的父親張懷宏是木蘭鄉青石橋村一個以種地為生的農民。1982年,張懷宏乘著改革開放東風,籌集幾百元錢,在老家房前屋后養起了雞,經過全家人努力,養雞規模逐漸擴大。然而上世紀80年代末,有一年正值秋冬季節變換,氣溫驟降,這讓張懷宏家養雞損失很大。張宏林彼時明白,做事情除了努力,還要掌握科學技術。
后來,張宏林考入大學,畢業后積累了一定資金和經營經驗。2011年,張宏林到國外考察學習,偶然參觀一家養雞廠,發現這家工廠養雞近10萬只,通過現代技術設備只需要一個人就能完成日常管理。張宏林深受啟發,下定決心回鄉和父親一道建一個現代化養雞廠。
宏農公司建成后發展勢頭良好。公司2015年被評為全國蛋雞養殖標準化示范場;2016年被評為湖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蛋品商標“木蘭山”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2017年入選農業部首批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2020年被評為全國首批無抗養殖達標養殖場;2021年被評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023年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做大做強邁步國際市場
2020年6月,宏農公司積極響應湖北省產業援藏互嵌式發展號召,在西藏乃東興建蛋雞產業園,填補西藏規模化蛋雞養殖空白,實現當地鮮蛋供應自給自足。產業園還帶動當地農牧民就業增收,安置藏族群眾就業150余人,帶動2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共同發展,每年每村定期分紅23萬元,受益群眾近10000戶,成為產業援藏的示范典型。
如今,宏農公司年實現營業收入近4億元,未來建成全產業鏈生產模式后年營業收入可達6億元。公司僅蛋雞養殖就吸納周圍農戶200多人就業,季節性用工500余人,年工資性支出2000萬元以上。此前,公司的雞蛋產品主要銷往武漢市內和華南地區,客戶主要為國內大型食品企業。在當地政府積極協調幫助下,公司順利解決自主報關問題,雞蛋實現24小時內到達香港。
張宏林表示,后續,公司還將以香港市場為跳板,逐步邁向全球市場。“公司將通過不斷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家鄉實現鄉村振興、村民增加收入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