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最近,位于三門縣的浙江東南橡膠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成一條年產混煉膠1.5萬噸的自動化密煉生產線,同時投運的還有安裝在密煉機上的環保設施,徹底解決了廠區廢氣、粉塵不規范排放問題。
“改造之初,對購買環保設施究竟能產生多大效益,我們始終有顧慮。”該公司董事長麻飛鵬說。從項目立項開始,省市專家全程進行一對一的政策、技術指導。最終,企業投入500萬元開展環保設施改造,實現單位時間產能提升50%、污染物減排20%至30%的效果。
今年5月,省生態環境廳圍繞主題教育總體要求,針對臺州市橡膠行業污染問題展開整治,全面摸底455家橡膠企業,推進“一廠一策”整改,下決心關停并轉138家企業。整治后,行業產出不減反增,群眾信訪量大幅下降。“整改不只是推進污染防治工作,更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我們在督促企業整治的同時也要強化服務指導。”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帶隊在臺州現場調研督導時說。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堅持“沉下去”找問題,廳領導帶頭開展調查研究和下訪接訪,收集涉及群眾利益的環境問題140余個。同時,建立問題整改領導領銜制,10名廳領導帶頭領辦31個重點問題,持續推動整改落實。
比如,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噪聲污染問題,浙江開展了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噪聲問題專項治理,成立工作專班、建立多部門聯動協同機制,至今已推動7386個噪聲污染問題整改,為群眾守護一片“浙里寧靜”。
在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省生態環境廳不僅通過污染防治助企惠民,還通過機制創新實現生態富民。去年,省生態環境廳會同臺州市推動建立海洋塑料治理“藍色循環”模式,由漁船、商船和沿海村落等參與收集海洋廢棄物,打通回收再利用鏈條。今年5月,調研人員發現海洋塑料產業鏈及其支持政策體系仍不夠完善。為此,省生態環境廳指導當地制定《臺州市“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項目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扶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海洋塑料收集再生項目,打通國際海洋塑料認證渠道。目前,該模式在全省沿海地區復制推廣,已注冊收集人員6494人、漁船和商船7100艘,共收集處理海洋廢棄物7022噸,計劃打造出年產值上百億元的綠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