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市公司深化市場溝通、開展投資者關系管理的重要載體,業績說明會打造了廣大投資者與上市公司高管直接交流的平臺,已經成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生動注腳和有益補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截至6月5日,滬市共有1804家公司召開了業績說明會,其中包括238家滬市央企。如中國中化控股、中國船舶集團、中國航發集團等多家央企集團均組織下屬上市公司集體召開業績說明會。中國化學、中國西電、國網信通、中無人機、振華風光等20余家央企亦積極參與上交所舉辦的產業鏈、行業集體業績說明會活動。
滬市是央企高質量發展的聚集地,近年來,滬市央企穩健運行的態勢持續顯現。2022年全年,滬市260余家央企合計實現營收28.53萬億元,凈利潤2.72萬億元,同比分別提升8.99%和7.68%。其中,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建筑等五家央企營收超萬億元,四大行、中國石油、中國海油等九家央企歸母凈利潤超千億元,擔綱市場的“壓艙石”。盈利質量方面,240余家實體類央企中,整體凈資產收益率由8.77%提升至9.20%,整體上升約0.43個百分點,中遠海控、振華新材、東航物流、中國巨石等77家實體類央企凈資產收益率均在10%以上,總數同比持平。
分紅回報方面,2022年,滬市央企累計分紅約1.06萬億元,163家分紅比例超30%,占比超六成;40家分紅比例超50%,占比近兩成。其中工商銀行分紅金額達到1081.69億元,成為兩市分紅金額最高的企業。近三年,滬市央企合計分紅超2.6萬億元,平均復合增長率超18.48%。
“成績單”亮眼,央企的說明會亦可圈可點,集中展示正成為一大特色。今年以來,央企積極召開集體業績說明會,通過創新手段、豐富內容,來向市場集中展示經營成果、發展藍圖,從中涌現出多個“首次”,并成為市場和投資者高度認可的“亮麗風景線”。
4月13日,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旗下4家控股上市公司舉辦2022年度集體業績說明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說明會邀請了中國航發研究院相關專家分享航空發動機的產業現狀和前景展望,并邀請基金分析師進行投資邏輯和價值剖析。各上市公司也分別對自身進行個性化亮點挖掘,與投資者線上線下深度互動,精準傳遞公司高科技、穩增長的價值特性,有效提升了市場的價值認同。
“走近了、聽懂了、看清了,對南網上市公司信心更足了!”這是來自一位“親臨現場”投資者的由衷感慨。4月26日,南方電網控股上市公司南網能源、南網儲能、南網科技共同舉辦2022年度集體業績說明會活動,以網絡與視頻相結合的形式,共吸引了超過1.6萬人次參與。
業績表現方面,2022年,南網能源持續深耕節能減排領域,實現利潤總額6.8億元,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8.22%;南網儲能在重大資產重組后轉型為經營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等產業的上市平臺,2022年實現凈利潤16.63億元,同比增長33.25%;南網科技2022年凈利潤2.06億元,近五年復合增長率達99.79%。
區別于傳統業績說明會以會議為主的形式,此次南網上市公司業績說明會創新性地引入反向路演等新型投資者交流溝通渠道,邀請投資者、分析師等走進上市公司具備業務代表性的項目現場,“身臨其境”感知企業的經營實力。
“百聞不如一見。”前述投資者向記者進一步表示,“通過現場觀摩和講解,我們對南網各上市公司的業務以及在新型電力系統產業鏈上的作用定位更清楚了,相互之間的協作支持關系也更理解了。”
中國中化也在5月12日舉辦了其重組后首個完整運營年的業績說明會,旗下7家滬市上市公司現場解讀2022年全年與2023年一季度業績情況,并與現場和線上投資人、分析師交流互動。
具體來看,今年一季度,中化國際受所在行業整體低迷影響,收入不及同期,但剔除天膠和價格因素后,收入略有增長;昊華科技頂住行業下行壓力,實現營業收入20.58億元,同比增長11.01%;安迪蘇產品銷量保持增長,公司推出專項成本縮減計劃以提升盈利水平;滄州大化實現營收11.49億元、利潤總額8495萬元;風神股份實現營收12.71億元,同比增長20.71%;克勞斯正大力推進管理改善和運營提升工作;揚農化工加快數字工廠建設步伐。
5月23日,中國船舶集團首率下屬控股12家上市公司——中國船舶、中國重工、中國動力、中船防務、中國海防、中船科技、中船應急、中國船舶租賃、久之洋、中船漢光、昆船智能、中船特氣“亮相”,聯合舉辦集體業績說明會。以“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助推海洋強國建設”為主題,說明會現場共邀請150余位參會者,并全程直播,旨在為廣大投資者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打通從價值創造到價值實現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