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保監會批復了湖南三湘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湘銀行)申請華泰汽車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泰汽車金融)破產清算的請示,原則同意其進入破產程序。
據了解,華泰汽車金融為華泰汽車集團子公司,受華泰汽車債務拖累,最終走向破產清算的命運。如今,在我國自主汽車品牌欣欣向榮之際,曾名噪一時的華泰汽車幾乎已在汽車圈銷聲匿跡。一代民營企業“造車神話”破滅,究竟是時運不濟,還是偏離了企業經營戰略核心?與品牌汽車零售深度捆綁的汽車金融業,又該如何進一步規范發展?
“賴”上三湘銀行3700萬
(資料圖片)
華泰汽車金融為何會被三湘銀行“狀告”給銀保監會?其糾葛要從三年多前的一次借貸說起。
公開資料顯示,華泰汽車金融于2015年正式對外開展業務,由華泰汽車與渤海銀行聯合成立,華泰汽車持股90%為第一大股東,注冊資本金5億元;三湘銀行是中部首家民營銀行,由三一集團聯合漢森制藥等 9 家湖南省內知名民營企業共同發起設立,于 2016 年開業,注冊資本金 30 億元。
根據裁判文書網披露的信息,2019年7月26日,三湘銀行與華泰金融簽訂《同業借款協議》,協議約定華泰金融向三湘銀行申請貸款人民幣4900萬元,貸款年利率為8.1%,到期一次性支付全部貸款利息,貸款期限自2019年7月26日起至2020年2月21日止。約定華泰集團提供連帶責任保證。
但規定還款期間,華泰汽車金融累計僅還款720萬元本金。為此,三湘銀行將華泰金融告上了法庭。2020年6月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華泰汽車金融償還湖南三湘銀行本金4180萬元及利息192.84萬元、罰息20.70萬元等。
華泰金融對判決不服進行上訴。2020年10月,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判決生效后,三湘銀行依法申請強制執行,但此時華泰金融已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法院經過調查發現,同為被執行人的華泰汽車集團已沒有正常經營,沒有可供處置的財產。
2021年10月,通過三湘銀行提供的線索,法院發現華泰汽車金融在三家公司賬戶內有款項,三湘銀行領取執行款近122萬元。
2022年,三湘銀行先后兩次向長沙市中院申請恢復執行,分別領取執行款10萬元和310余萬元。按此計算,在華泰汽車金融破產前,三湘銀行共計“踩雷”3738余萬元(不含貸款利息、罰息)。
日前,財經網撥打三湘銀行服務熱線,以期了待目前事項進展,工作人員記錄后,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涉案總額25億余元
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我國共有25家持牌汽車金融公司,華泰汽車金融是其中之一。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汽車金融公司行業發展報告(2022)》,截至2022年末,全國25家汽車金融公司零售貸款車輛655.44萬輛,其中新車貸款車輛為600.91萬輛,占2022年我國汽車銷量的22.37%;經銷商批發貸款車輛363.48萬輛,占2022年我國汽車產量的13.45%。
在全國汽車金融公司資產規模總體保持穩定之際,華泰汽車金融公司早已“官司纏身”,成為汽車金融公司進入破產程序的首個案例。
據了解,開業之初,華泰汽車金融發展勢頭良好。據其公司官網介紹,華泰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是同類機構中唯一一家開業首年即盈利,開業兩年以來連續盈利,且業務量年增長1000%的汽車金融機構。
然而,2019年華泰汽車金融的財報數據斷崖式下滑,所有者權益由前一年的5.38億元變為負1.45億元。華泰汽車金融資產總計9.45億元,負債10.89億元。
與三湘銀行4900萬元的貸款合同僅是華泰金融面臨的諸多糾紛之一。此外,華泰汽車金融與包頭農村商業銀行、廣州農商行、福建華通銀行、吉林億聯銀行、等多家銀行都有借款糾紛。
天眼查信息顯示,目前,該公司風險信息多達6112條,企業有法律訴訟479條,涉案總額25億余元。
由于債務過多,華泰汽車金融股權變成一塊無人敢接手的“燙手山芋”,
2020年11月,在阿里拍賣平臺,華泰汽車集團持華泰汽車金融33%股權進行一拍,起拍價為1億元,因無人報名而流拍。
2021年3月,華泰汽車集團持有的華泰汽車金融20%股權開始拍賣,起拍價為5900余萬元,僅為評估價的70%,依然無人報名競拍;隨后的二拍,降至4700余萬元,相當于評估價腰斬,還是無人敢接手。
財經網注意到,目前,華泰汽車金融的股東已不再有華泰汽車集團身影,其股東為九州證券、廈門國際銀行、太平洋證券,初始股東之一的渤海銀行成最小股東。不過,華泰汽車金融的董事長依然是華泰汽車集團的創始人張秀根。
近日,財經網致電華泰汽車金融,該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各項業務正常開展,公司債務也仍在,將繼續還款。”
汽車金融行業亟需高質量發展
華泰汽車金融進入破產清算倒計時,這也引發了大眾對汽車金融行業進一步規范發展的關注。
據統計,目前,銀保監會共批準設立了25家汽車金融公司,其中廠商系汽車金融公司總數為24家,經銷商系汽車金融公司1家。在金融服務方面,汽車金融公司主要聚焦于本品牌汽車零售金融,目的是促進汽車廠商新車銷售。
近年來,汽車金融行業受到了汽車銷量的下滑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據統計,自2016年后,我國汽車金融公司的數量增長停滯,截止到2022年,我國汽車金融公司的數量仍為25家。
為鼓勵汽車金融行業發展,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2022年12月中國銀監會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汽車金融業務的通知》,提出為進一步規范金融機構汽車消費金融業務,維護汽車消費金融市場秩序,有效防范金融風險,促進汽車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廣東銀保監局發布了關于支持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促進消費恢復和擴大的指導意見。
天津銀保監局關于轉發進一步規范汽車金融業務的通知,要求相關機構嚴格落實有關要求,依法合規開展汽車消費金融業務,加強對汽車經銷商的管理,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中國汽車金融公司行業發展報告(2022)》指出,汽車金融公司總體運行穩健,為汽車市場的穩增長、促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2年年末,行業平均流動性比率達227.84%,遠高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平均水平;行業平均資本充足率為23.31%,比上年末增加1.52個百分點;行業平均不良貸款率為0.71%,雖受疫情影響較2021年上升0.13個百分點,但仍優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平均水平。
展望未來,《報告》認為,汽車金融公司應順應汽車產業發展趨勢,用好產業和金融支持政策,突出差異化特色功能定位,提升專業金融服務能力;繼續加大數字化轉型力度,向上要打通渠道,搭建互聯、開放、智能的數字化平臺生態,向下要有堅實的技術支撐,利用科技驅動傳統業務流程的升級改造。
百億富豪陷造車敗局
追根溯源,華泰汽車金融的現狀與其母公司華泰汽車經營不善、深陷危機緊密相關。
2022年9月,一則消息引起房地產、汽車、金融三大產業圈震驚,華泰汽車集團董事長張秀根因涉嫌“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罪”被警方批捕。
從包頭工起家的張秀根,90年年代初已經撈到了第一桶金。2000年,張秀跟從一汽集團手中一舉收購山東榮成汽車廠,這就是華泰汽車的起點。2005年,華泰汽車依靠韓國現代汽車的技術迅速成車圈新秀,被譽國產SUV“鼻祖”。張秀根也從汽車制造業的無名小卒,搖身一變成業界風云人物。
為此,各地政府爭相邀約,希望他能在當地建廠造車,并給出實惠的政策扶持。但華泰汽車并未專注造車主業,反而大舉擴張規模開展地產、金融、煤礦開采等副業。
2018年,張秀根斥資31億元收購曙光股份(600303.SH)近20%股權,拿到了新能源車生產資質,成功借殼上市。
按照規劃,華泰汽車集團將從產品、渠道、生產資質等多方面與曙光股份進行互補。令人驚訝的是,華泰收購曙光后,迅速將手中持有的股份全部質押,并因資不抵債,被全部凍結。
造車是一場高投入的持久戰。華泰汽車以山寨豪車起家,產品質量不過關,銷售數據造假,主業缺乏造血的能力,四大工廠全數停產,最終走到了資金鏈斷裂那一步,也把許多債權人,包括地方政府、銀行在內拖入了債務泥沼。
2019年,華泰汽車負債已高達294億元。雖然公司資不抵債,但張秀根依然穩坐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榜。
原來張秀根以造車之名圈錢圈地,用假業績“狩獵”政府、銀行。他手握大宗土地、煤礦,作為抵押物向銀行獲取高額貸款。這也為張秀根最終被批捕埋下了伏筆。多米諾骨牌效應之下,包括華泰汽車金融在內,華泰汽車集團旗下公司均受拖累。
“從內蒙古到山東榮成,從中國到安哥拉、俄羅斯,短短十多年,華泰汽車的制造基地從國內走上了國際舞臺,實現了一個中國民營車企的‘華麗轉身’,走出了一條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堅持以我為主、掌握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艱辛之路。”翻開多年前華泰汽車的一篇宣傳軟文,這里曾描繪了華泰汽車的美好愿景,如今看來或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正是對這一份初心的偏離,也成為它被市場拋棄的重要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