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面注冊制的實施,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加清晰,交易所審核把關更趨嚴格,對企業信息披露質量的要求也同步提高。財經網以周為單位,聚焦IPO企業上會、新增受理、上市表現情況,以及當周較受關注的熱點公司詳情。
【資料圖】
一、本周IPO概覽:
據京滬深交易所披露,本周(5月8日-5月12日,下同)10家企業迎來首發上會,AI企業思必馳被否,持續盈利能力成關注焦點,上市審核委員會認為,公司未能說明未來四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的預測合理性,未能充分揭示上市前凈資產為負的風險。安全服務提供商安邦股份主板IPO申請遭暫緩審議,惠同新材、聚合科技、聯域光電、福事特等7家企業順利過會。
下周(5月15日-5月19日,下同)暫有8家企業上會,包括創業板4家,科創板、深市主板各將迎來2家企業首發上會。其中,晶圓代工企業華虹宏力、鋰電池信宇人擬沖刺科創板,后者首發曾被暫緩審議;聚焦新能源絕緣材料研發生產的平安電工、新材料制造商德冠新材擬登陸深市主板;眾捷汽車、諾康達、鑫信騰、埃索凱擬登陸創業板。
新股受理方面,本周共13家企業IPO申請獲受理,包括創業板5家、科創板3家、滬市主板1家、北交所4家。
據wind數據披露,本周A股市場共計上市7只新股,按上市時間順序依次分別經緯股份、海達爾、萬豐股份、中芯集成、友車科技、巨能股份和曼恩斯特。7只新股的平均首發價格為26.36元/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47.29%。
下周將有2只新股迎來申購期。按申購日期,同星科技將于5月15日申購,星昊醫藥于5月16日申購。
另外,下周暫有1只股票已公布A股上市計劃,華原股份將于5月15日在北交所上市。
本周港股共有2家公司新增遞表,分別為喜相逢集團、一脈陽光;3只新股登陸港交所,分別為綠竹生物、怡俊集團控股、普樂師集團控股。
二、本周IPO要聞:
“人民幣搬運工”安邦股份IPO踩剎車,注冊制下主板上會現首單“暫緩審議”
5月8日,據上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2023年第33次審議會議結果,安邦股份首發事項被暫緩審議,成為全面注冊制下第一家在上會環節被按下“暫停鍵”的主板“考生”。
安邦股份主要從事金融安全服務、綜合安防服務和安全應急服務,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為浙江省內銀行等金融機構客戶提供現金押運服務,后依托金融押運積累的車輛、員工、基地(金庫)等資源優勢,將服務范圍延伸到金融外包服務(包括尾箱寄庫、現金清分、自助設備托管、現金庫租賃等),被稱為“人民幣的搬運工”。
從上市委會議現場問詢問題來看,安邦股份經營業績的持續性、面向市場的獨立性、以及募投項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三大問題被重點關注。
與此同時,上市委要求安邦股份進一步落實公司是否存在市場拓展乏力、跨區域發展障礙的風險,經營業績是否持續穩定,是否符合主板大盤藍籌定位;申請文件中關于員工薪酬、勞務派遣人數等披露是否真實、準確、完整,進一步完善相關信息披露內容。
全面實行注冊制下,滬深主板定位突出大盤藍籌特色,重點支持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
在業績表現上,2020年至2022年,安邦股份實現營收分別為20.64億元、21.97億元、23.79億元,押運業務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對營收的貢獻超60%;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億元、0.93億元、1.13億元,增收不增利。
報告期內,安邦股份的業務高度集中在浙江省,幾乎“包攬”了浙江省的全部武裝押運資質,而浙江省外業務收入占比不足1%。據央行杭州中心支行發布的《浙江省金融運行報告》,截至2021年底,浙江省內銀行網點數量為13266個(不含政策性銀行)。其中,安邦股份服務的網點數量為10154個,占浙江省內網點數量的比重約為76.54%。
另一方面,安邦股份還面臨數字化帶來的挑戰。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和即將到來的數字貨幣的推廣,全社會的現金使用量呈減少趨勢,公司面臨客戶現金押運需求萎縮的風險。
此外,安邦股份近年來人工成本上漲壓力較大。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2年末,安邦股份擁有1萬6千余名員工,報告期內公司人工成本分別為11.47億元、12.55億元和13.16億元,逐年增加,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均超70%。
報告期內,安邦股份勞務派遣用工的人數分別為382人、447人、421人,勞務派遣員工平均薪酬分別為6.34萬元、6.38萬元、6.29萬元,而普通員工平均薪酬分別為7.81萬元、8.91萬元、8.87萬元。
蹊蹺的是,安邦股份子公司安邦安全、寧波保安、衢州保安、臺州保安、安邦安保均從事保安勞務派遣業務,公司報告期內卻從杭州上城區人力資源開發服務有限公司、北京華遠衛士保安服務有限公司等供應商處采購勞務派遣、保安服務。
報告期各期,安邦股份向第三方外購保安服務和勞務派遣的費用分別為6142.02萬元、7402.04萬元和8253.44萬元,逐年增加。
福事特過會:關聯收購增厚業績,產能利用率下滑
5月11日,江西福事特液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事特”)首發申請獲通過,公司擬在創業板上市,保薦機構為德邦證券。
作為一家主要從事液壓管路系統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福事特主要產品包括硬管總成、軟管總成、管接頭及油箱等液壓元件,主要應用于工程機械、礦山機械等行業。其中,液壓管路系統營收占比超70%,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
從業績表現來看,福事特在2022年業績“突飛猛進”,但隨后的兩年的增速卻趨于平緩,甚至出現下滑。
2019-2022年,福事特分別實現營收1.23億元、3.9億元、5.05億元、4.65億元;歸母凈利潤0.38億元、0.82億元、1.01億元、1.55億元。據披露,2022年,福事特通過兩次交易收購,從自然人股東中獲得江蘇福事特液壓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江蘇福事特”)全部股份。2019年,江蘇福事特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2.68億元、6386.45萬元,超過當期福事特的營收和凈利潤。
也就是說,2020年福事特業績的大增,主要有賴于當年的這筆收購。而對于2022年營收下滑的原因,福事特稱,主要受工程機械行業周期下行影響。
除了業績滑坡,福事特的產能利用率也呈下滑趨勢。2020年至2022年,公司主要產品液壓管路系統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11.11%、84.04%、73.27%。招股書顯示,由于徐州福事特和長沙福事特等子公司新增產線尚未完全達產,導致公司2021年產能利用率下降。2022年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存在停產停工情形,加上工程機械行業周期性下滑影響所致。
客戶過于集中也是福事特的潛在風險之一。報告期各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合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4.18%、83.84%和76.54%,客戶集中度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福事特還存在研發人員學歷偏低的情況。截至2022年末,公司員工總數為894人,研發人員為93人,占公司員工總數比例為10.40%,其中核心技術人員4人。而四名核心技術人員中,2名為本科,另外2名均為大專。
優優綠能闖創業板:小米突擊入股,關聯方貢獻收入“半壁江山”
5月8日,深圳市優優綠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優優綠能”)更新招股書,對深交所第一輪問詢作出回復。
優優綠能是一家新能源汽車充電模塊供應商,主要應用于直流充電樁、充電柜等新能源汽車直流充電設備。目前,A股暫無從事充電模塊業務的上市公司。因此,優優綠能此番沖刺上市也吸引諸多資本大佬的目光。
2022年6月,優優綠能進行第七次增資,新增注冊資本中,雷軍旗下的小米制造以1.15億元認繳公司4.389%股份,成為其第六大股東。
招股書顯示,2022年,優優綠能產品30KW充電模塊貢獻了公司78.8%的主營業務毛利。根據測算,2022年中國大陸充電模塊市場增量為452.76億瓦,優優綠能充電模塊內銷瓦數為41.25億瓦,市場占有率為9.11%。
得益于新能源車市場的高速增長,優優綠能業績穩步增長。2020-2022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2.1億元、4.31億元、9.88億元;歸母凈利潤0.26億元、0.46億元、1.96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業績高增的背后,優優綠能客戶集中度較高,且近半收入源自關聯交易。
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包括萬幫數字、ABB、玖行能源、BTC POWER、Daeyoung、中芯供應鏈、欣恩科技、BUCOMEC,公司向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在總營收中占比分別為74.08%、69.63%和62.08%。
其中,優優綠能的第一大客戶ABB、第二大客戶萬幫數字均是優優綠能的股東。2020年5月,ABB通過增資形式入股優優綠能,持股比例7.8%;2019年5月,萬邦數字的控股股東萬邦新能源對公司進行股權投資,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持股2.67%。
2020-2022年,優優綠能對ABB、萬邦數字實現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59.17%、48.23%、47.38%。
對此,交易所也要求公司結合萬幫數字、ABB、欣恩科技、玖行能源或其關聯方入股公司前后的產品售價、銷售額變化情況,并對比其他客戶同類產品售價情況,說明是否存在通過向客戶讓渡股份從而獲取更多商業利益或輸送利益的情形。
從優優綠能披露的數據來看,萬邦數字入股前,對公司的采購額僅4.46萬元,入股當年增加至2763萬元,次年進一步增長至1.06億元,且平均單價略低于其他客戶的平均單價。優優綠能稱,主要因萬邦數字為公司的大客戶,采購規模較大,公司給予其一定程度優惠。
相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公司與ABB的合作上。ABB入股前對公司采購額僅85.88萬元,入股當年增加至1734.28萬元,次年增至4581.89萬元。“ABB入股后,公司對其39KW充電模塊的內銷平均單價小幅下降,主要因隨著其采購規模的增加,公司給予適當價格優惠。”優優綠能稱。
國家電網撐起營收半邊天,格藍若依靠單一產品闖關科創板
作為一種電壓變換裝置,互感器是新能源發電、智能電網建設和智能終端發展的關鍵設備。近日,2022年業績大爆發的互感器企業格藍若向資本市場發起沖刺,公司IPO申請獲受理。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格藍若實現營收分別為3893.67萬元、5621.55萬元,均為千萬元級別,但到了2022年,公司營收直接突破4億元,突增六倍多至4.17億元;公司凈利潤2020年為1003.73萬元,2021年則虧損1894.71萬元,2022年扭虧為盈暴增1050%至1.8億元。
盡管格藍若2022年業績暴漲,但公司業績爆發性增長的持續性受到質疑。
首先,格藍若的客戶集中度較高,公司主要客戶為國家電網及其下屬公司,2020年至2022年,格藍若對其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高達99.96%、84.88%和51.2%,對國家電網依賴性較強。2022年,國家電網為格藍若貢獻了2.13億元銷售額,是前一年的五倍有余。
其次,格藍若的產品結構較為單一,公司收入主要來源于互感器計量性能智能監測產品。報告期內,該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3725.71萬元、3766.97萬元、4.12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100%、70.08%和98.83%,公司其他產品仍處于試點運行階段或在研階段,尚未正式實現產業化及規模化銷售。
值得關注的是,格藍若主要產品互感器計量性能智能監測裝置的毛利率整體呈下降趨勢,報告期各期分別為88.9%、82.9%、83.11%。
利潤不穩定之外,格藍若的資金也較為緊張。
報告期內,格藍若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6.23%、55.48%和56.63%,逐年上升,而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均值分別為23.11%、16.35%和18.14%,格藍若的資產負債率遠超同行。截至2022年末,公司貨幣資金僅為1.51億元。
此次IPO,格藍若擬募資12.83億元,其中3億元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但在現金較為緊張的情況下,格藍若卻一邊募資補流,一邊在IPO前夕大手筆分紅。
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格藍若現金分紅1840萬元(系未分配利潤實繳注冊資本),2022年公司現金分紅8500萬元,占當期歸母凈利潤的比例高達47.2%。
三年核酸生意狂攬19億元收入,海普洛斯赴港上市
對于深圳市民而言,海普洛斯或并不陌生。據公開新聞報道,2022年2月,海普洛斯平均每日檢測量高達12萬單管,已成深圳最大的檢測通量,累計檢測超1100萬人次。有媒體評論稱,“平均每三個深圳人,就有一個是海普洛斯檢測的。”
日前,海普洛斯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準備在香港上市,招銀國際和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
公司主業是基因檢測,技術路線是NGS(新一代測序),專注于使用分子診斷技術實現精準健康,但過去三年為其貢獻最多收入的業務依舊是核酸檢測。
2020-2022年,海普洛斯營業收入分別為1億元、4.87億元、16.7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66億元、0.67億元、1.58億元。
期間,海普洛斯的核酸檢測業務貢獻收入分別為0.34億元、3.59億元和15.34億元,占全年收入的34%、73.71%、91.52%。同期,公司核酸檢測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60.4%、47.7%及32.8%。而在政策調整后,海普洛斯的核酸生意顯然將受到較大影響。
據《華夏時報》報道,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核酸檢測突然消失,對于任何一家相關公司來說,損失都是不小的,關鍵要看他們之前有沒有做提前的準備,利潤的儲備如何,如果還行的話,上市也不是完全沒機會。
將視線放回海普洛斯的傳統業務基因檢測上,該公司引以為傲之處為有能力為所有主要基因檢測應用提供服務,涵蓋不同人口組別、腫瘤類別以及疾病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
但從財務數據來看,報告期各期,該業務營收分別為0.45億元、0.88億元、0.93億元,增速出現下滑。海普洛斯也在招股書中提示風險“我們的財務前景視乎基因檢測解決方案組合能否成功。”
此外,海普洛斯目前尚有較多應收賬款尚未收回。2020年末的貿易應收款項達到2090萬元,2021年末增至2.46億元,并在2022年末膨脹至7.18億元。
海普洛斯解釋稱,上述增幅主要由于業務規模迅速擴充,尤其是與為政府部門提供COVID-19檢測服務有關者。
招股書稱,2020-2022年,海普洛斯分別錄得人民幣6000元、人民幣170萬元及人民幣3800萬元的金融資產減值虧損,并指明這屬于貿易應收款項減值虧損。
虧損“魔咒”難破,豬八戒網再度沖擊港股IPO
“找外包、找全職、找兼職,開公司就找豬八戒”,互聯網“老將”豬八戒網近日更新招股書,二次遞表港交所。
事實上,早在10余年前,豬八戒網便有上市之意。2011年,豬八戒網曾擬定了海外上市計劃。但隨后,公司于2015年決定不進行海外上市并計劃在A股上市。2019年7月,公司向重慶證監局提交上市輔導備案,但并未正式申請上市。由于A股的上市時間表并不確定且相對較長,豬八戒網開始轉道到港股上市,公司于2022年10月首次遞表港交所。
從豬八戒網最新披露的招股書來看,公司仍未打破虧損“魔咒”。
2020年至2022年,豬八戒網實現營收分別為7.57億元、7.68億元、5.41億元,2022年營收同比下滑29.49%;毛利分別為4.83億元、4.66億元、3.19億元,逐年下滑;同期公司虧損分別為2.68億元、3.66億元、2.28億元,三年累計虧損8.62億元。
招股書顯示,豬八戒網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四大主營業務,分別為企業服務、智慧企業服務、產業服務及政府區域企業服務促進合作。2022年,其四大主營業務收入全部下滑,其中,智慧企業服務業務占公司營收比例在40%以上,收入跌幅在30%以上。
現金流方面,報告期內,豬八戒網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分別為-3496.2萬元、-9388.6萬元和-2.02億元,始終為負;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5.69億元、4.24億元和3.16億元,賬上現金不斷減少。
豬八戒網為何賺不到錢?
成本端來看,報告期內,豬八戒網的銷售及營銷開支、行政開支等均處于比較高的水平。其中,公司各期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2.81億元、2.85億元、2.57億元,三年累計支出8.23億元;行政開支分別為2.35億元、1.55億元、1.82億元,總計5.72億元。而同期,豬八戒網的營業收入總計為20.66億元,上述兩項開支約占據公司營收的2/3,無疑攤薄了公司的利潤水平。
不過,在業績增速放緩、公司持續虧損的情況下,豬八戒網依舊對管理層支付高薪酬。
2020年至2022年,豬八戒網支付給管理層成員的薪酬總額分別為6074萬、869萬和3794萬。2022年,僅創始人朱明躍的薪酬就高達3174萬。報告期各期,豬八戒網的董事薪酬總額分別為5843萬、4541萬和3479萬;監事的薪酬總額分別為136萬、173萬和130萬。
文/李璐、樊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