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防疫需求“退潮”,健康碼或將逐漸淡出歷史舞臺,但其背后的服務商——大漢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漢軟件”)卻并未停下上市的腳步。
大漢軟件曾于2021年6月申報科創板,因科創屬性存疑等問題遭上交所連續問詢,僅半年就自行撤回了IPO申請,后轉戰創業板。4月14日,大漢軟件將接受創業板IPO上市委審議。
螞蟻集團身兼股東、客戶和供應商三職
(資料圖片)
大漢軟件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數字政府領域專業的軟件開發商和技術服務商,主要為我國各級政府及其組成部門提供“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數字政府門戶平臺建設及相關運維服務。
2020年初疫情爆發后,大漢軟件承建或參與建設了國家政務服務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上海隨申碼、江蘇蘇康碼等的開發建設和運維保障工作。也是在這一年,公司業績大幅增長。
招股書顯示,2020年,大漢軟件實現營收2.68億元,同比增長34.06%;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7004.38萬元,同比增長36.09%。而2021年和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2.93億元、3.45億元,同期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743.81萬元、7476.56萬元。
財經網注意到,大漢軟件科創板IPO時曾在招股書中多次提及健康碼相關業務,而在創業板最新招股書(上會稿)中,健康碼相關內容明顯減少。
截至2022年末,大漢軟件在手訂單中已無健康碼相關業務合同訂單。
除了健康碼業務,大漢軟件的業績增長也離不開螞蟻集團的助力。
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1月,中小基金將其所持有大漢有限(大漢軟件前身)6%的股權轉讓給云鑫創投。同年2月,大漢有限注冊資本由1361.7萬元增至1600萬元,新增注冊資本由云鑫創投認繳。
目前,云鑫創投直接持有大漢軟件19.4%的股份,為公司第二大股東。而云鑫創投是螞蟻科技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螞蟻集團成為大漢軟件股東次年,便躍居公司第一大客戶。2020年至2022年(下稱“報告期”),大漢軟件對云鑫創投關聯方(支付寶、阿里云計算)的銷售金額分別為2177.35萬元、3024.73萬元和2526.19萬元,占同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8.12%、10.31%和7.31%。
大漢軟件與螞蟻集團的關聯交易也受到監管層關注,深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大漢軟件以表格形式列示報告期內關聯銷售中兩種定價模式的收入占比、毛利率,進一步說明與非關聯方同類業務的毛利率差異情況及合理性。
根據問詢回復函,報告期內,大漢軟件人工單價定價機制關聯銷售的毛利率分別為71.53%、72.42%和58.08%,而非關聯方同類業務毛利率為59.28%、61.49%和60.02%,相差12.25%、10.93%和-1.94%,差異較大。
大漢軟件協商合同定價機制(參照關聯方披露的主體)的毛利率分別為73.87%、59.75%和47.8%,與非關聯方同類業務毛利率相差14.59%、-1.74%和-12.22%。
報告期各期,大漢軟件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61.73%、61.02%和56.83%,呈下降趨勢。
事實上,螞蟻集團不僅身兼大漢軟件的股東和大客戶兩重身份,還是大漢軟件的供應商。
報告期內,大漢軟件向關聯方阿里云計算采購了阿里云資源租賃服務等,各期關聯采購金額為90.19萬元、119.17萬元和1302.6萬元,占當期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97%、3.03%和26.11%。
應收賬款大增占營收43%,經營性現金流二連降
業績波動的背后,大漢軟件存在多重隱憂。
首先是應收賬款。
報告期各期末,大漢軟件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6125.34萬元、1.01億元和1.49億元,占當期營收的比例從2020年的22.86%一路走高,增至2022年的43.23%,增長較快。與此同時,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從2019年的4.95次降至2022年的2.76次。
大漢軟件表示,報告期內應收賬款余額占比上升,主要系集成商客戶的收入規模和收入比例逐步提高,部分集成商客戶會根據其資金狀況及其與終端客戶的合作情況,在收到終端客戶付款后才能向公司付款,其終端客戶較多為政府機關和大型企事業單位,整體付款流程涉及多層級審批,回款速度有所延遲。
其次是人力成本上升風險。
報告期內,大漢軟件(包含子公司、各分公司)在冊正式員工總數從918人增至1046人。隨著員工人數持續增加,公司職工薪酬總額也“水漲船高”,報告期各期分別為1.29億元、1.62億元和1.95億元,占營收的比例達48.13%、55.28%和56.37%。
具體來看,報告期內,大漢軟件的職工薪酬支出主要為實施人員的薪酬支出,各期直接人工金額分別為5204.99萬元、6972.65萬元和9367.59萬元,人均薪酬為10.87萬元/年、13.51萬元/年和16.38萬元/年。
相比之下,報告期各期,大漢軟件銷售人員的人均薪酬分別為23.57萬元/年、24.29萬元/年和21.58萬元/年;管理人員的人均薪酬為21.65萬元/年、23.84萬元/年和26.18萬元/年;而研發人員的人均薪酬為12.07萬元/年、14.49萬元/年、15.77萬元/年。
換言之,2022年,研發人員的人均薪酬最低。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大漢軟件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2.02%、14.12%和12.06%,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大漢軟件坦言,公司的人力成本持續上升,若無法持續提高營業收入及盈利水平,公司的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
此外,職工薪酬增加也導致大漢軟件經營性現金流凈額持續下滑。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4805.08萬元、3754.04萬元和2461.73萬元,已連降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