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合盛硅業發布公告稱,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申請獲證監會審核通過,收到正式文件后還會另行公告。
早在5月19日,合盛硅業拋出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擬以66.3元/股的價格發行不超過1.06億股,預計募資不超過70億元,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作為合盛硅業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羅燚和羅燁棟將以現金方式各自出資35億元全額認購本次定增。
合盛硅業曾向媒體表示,此次定增將為業務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降低公司資產負債率,增強抗風險能力。實際控制人此次定增亦是表示看好公司未來長期發展。
(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合盛硅業兩位實控人第二次大手筆包攬定增,公司2020年度定增新股于2021年6月18日上市,募資總額25億元,同樣由羅燚、羅燁棟以現金方式各出資12.5億元。
合盛硅業是國內硅基新材料行業中業務鏈最完整、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公司的工業硅和有機硅單體產能均位居全國首位。工業硅是光伏等產業鏈的基礎原材料,主要下游包括有機硅、多晶硅和鑄造鋁硅合金;作為“工業味精”的有機硅可廣泛應用到電子電氣、汽車、醫藥醫療、軍工等行業。
受益于行業下游需求端強勁反彈增長及行業政策影響,硅料一度暴漲,公司產品產銷兩旺。今年上半年,合盛硅業實現營業收入130億元,同比增長67.87%;歸母凈利潤35.45億元,同比增長48.68%。
申萬宏源指出,合盛硅業具有成本優勢,其利用新疆地區煤炭低價優勢加工成高附加值產品獲得高盈利,公司先發優勢,加上政策限制自備電廠新建導致合盛硅業的模式無法被復制。
據悉,合盛硅業是全球唯一配套自備電廠生產金屬硅及下游有機硅的龍頭企業,原料端石英礦(以成本+固定加工費模式采購)、石墨電極全部自給,自備電成本優勢、一體化綜合成本低造就了公司的成本優勢。
低成本則進一步支撐著合盛硅業產能快速擴張,高研發投入發力下游產業鏈延伸。
截至2021年末,合盛硅業工業硅產能79萬噸/年,有機硅單體產能93萬噸/年。據上海有色金屬網數據推算,2021年合盛硅業的全國供應量占比超過25%。
目前,在原有業務上,合盛硅業持續擴產強化規模優勢。工業硅方面,云南年產80萬噸項目正在推進,東部年產40萬噸項目已經逐步進入設備調試試生產階段;有機硅方面,新疆年產20萬噸硅氧烷項目已處于試生產階段,另一年產20萬噸硅氧烷項目正在推進。
近期,合盛硅業宣布擬在上海設立研發制造中心,主要用于有機硅產品研發和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長晶技術和有機硅材料高端產品的研究,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可達近1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合盛硅業也在進行產業鏈一體化布局,持續加碼光伏產業。
工業硅下游方面,擬投資175億元建設硅基新材料產業一體化項目(年產2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與烏魯木齊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投資硅基新材料產業一體化項目,包括硅基新材料、單晶切片、電池組件、光伏發電等工程,預計2024年全部建成投產;規劃建設年產300萬噸(分兩期)新能源裝備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計劃于2023年6月點火。
興業證券認為,公司向工業硅下游持續拓展規劃,為公司光伏新能源業務快速發展奠定基礎,有利于公司打造新的盈利增長點。
據中國能源網數據,2021年至2022年初,至少有14家光伏業內的企業要新投或者擴產多晶硅,總產能超過 209萬噸,預期將在2022-2024年逐漸釋放。
長江證券認為,合盛硅業是成本優勢顯著的工業硅、有機硅雙龍頭,布局煤電硅一體化,進軍新疆多晶硅和光伏電站,規劃建設云南新基地,設立上海硅基新材料研發中心,綜合競爭實力有望邁入新臺階。預計公司2022-2024年歸屬凈利潤分別為61.9億元、105.2億元和123.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