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巨頭歌爾股份被“砍單”不到一周時間內,“果鏈一哥”果斷出手。
(資料圖)
11月13日晚間,立訊精密(002475)披露公司史上最大規模股權激勵。根據方案,公司擬向激勵對象授予的股票期權總量為17202.1萬份,股票期權行權價格為每股30.35元。
同時,此次股權激勵設定行權條件為2023年-2027年的營業收入。根據方案,立訊精密所設定的2027年營收將會達到3500億元。而在2021年公司營收1539億元,六年時間增長幅度高達127%。在業內看來,立訊精密此舉頗有給市場吃“定心丸”的意味。
規模史上最大
根據立訊精密2022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公司擬向激勵對象授予的股票期權總量為17202.1萬份,股票期權行權價格為每股30.35元。這一價格與11月11日31.43元/股的股價并無太大差距。
具體來看,立訊精密此次激勵計劃授予的股票期權行權考核年度為2023年-2027年五個會計年度,每個會計年度考核一次,實現營業收入分別不低于2300億元、2600億元、2900億元、3200億元、3500億元。
據了解,此次激勵計劃的激勵對象為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公司(含子公司及參股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業務)骨干,激勵對象總人數為 3759 人,占公司截至2021 年12月31日在冊員工總人數1.65%。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立訊精密實現營收為1539億元。按照2021年營收規模計算,立訊精密至2027年營收增幅將達到127%。
不過,機構此前對于果鏈一哥業績增長給予了較高預期。興業證券一份研報預計,其2022年-2024年營收分別為1867.88億元、2452.70億元、3059.88億元;而國盛證券給出的預測則為2155.25億元、2694.06億元、3367.57億元。
對于這一目標設定,立訊精密方面直言“具有一定挑戰性”。公司方面稱,2023 年-2027 年未來五年的行權業績指標是綜合考慮了公司的經營環境、經營狀況、發展規劃等相關因素,業績指標設定合理、可測。對激勵對象而言,業績指標明確同時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也是立訊精密上市以來規模最大股權激勵。在2021年、2019年、2018年和2015年,立訊精密四度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其中2018年的股權激勵計劃授予了12232萬份股票期權,初始行權價格為13.48元/股。不過當時立訊精密設定的行權條件頗為保守,設定的2018年-2022年營收分別為300億元、350億元、410億元、470億元和540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立訊精密已經實現營收達到1452.52億元,同比增長79.30%,歸母凈利潤64億元,同比增長36.48%,扣非歸母凈利潤59.79億元,同比增長49.68%。
給市場吃“定心丸”?
頗為微妙的是,11月9日,同處于蘋果供應鏈中的巨頭歌爾股份公告“踩雷”。其公告稱,收到境外某大客戶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本次業務變動預計影響2022年度營業收入不超過33億元,約占該公司2021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4.2%。該事項對該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仍在評估中。不過,歌爾股份也強調目前與該客戶的其他產品項目合作仍在正常開展。
但于事無補,由于市場一致認定所謂的“境外客戶”即蘋果公司,被取消的訂單即AirPods耳機。投資者群體中普遍出現恐慌,在9日和10日連續兩天跌停,市場情緒極度悲觀。
不過意外的是,被市場普遍認為將大概率承接這筆訂單的立訊精密,在9日當日漲幅僅為0.22%,甚至出現了1.7億元主力資金凈流出現象。到10日,立訊精密遭遇暴跌,跌幅超過5%。這意味著,當前市場對于果鏈企業的信心嚴重不足,取消訂單事件動搖了整個行業脆弱的信任鏈。截至11月11日,立訊精密市值為2231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不到一周時間,立訊精密火速推出股權激勵計劃,并給予了較高的行權條件,頗有給市場吃“定心丸”的意味。
但是,此次立訊精密行權條件僅針對營收規模作出設定,并未提及凈利潤的預期。在過去三年中,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7.14億元、72.25億元和70.71億元,尤其在2021年,其歸母凈利潤出現下滑。
而且在2021年,立訊精密各項業務毛利率均出現下滑。其中,收入占比達87.46%的消費電子業務毛利率從2020年的17.85%下滑至11.36%,而電腦互聯產品和精密組件業務毛利率則從21.45%下滑至19.86%。不難看出,在消費電子向周期谷底下滑過程中,即便是果鏈龍頭也難逃盈利能力下滑的局面。
事實上,蘋果在產品銷量下滑時向供應商提出降價要求,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尤其是蘋果降價銷售保障銷量時,供應商往往會受到降價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