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7月,受多因素影響,國內硅料實際月產量在6萬噸上下。8月以后,硅料有效供應開始釋放,月產量逐步升至8萬噸左右,相信今年年底月產量能夠達到10萬噸左右。明年硅料產能則將迎來較大幅度增加。”近日,協鑫集團相關人士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多位光伏行業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預計,未來硅料有效供應有望加速釋放,供需矛盾逐步緩解,光伏行業也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資料圖)
硅料有效供應正加速釋放
“今年全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大概率超過90GW。”智匯光伏創始人王淑娟表示。
光伏投資同樣持續高熱。數據顯示,1至9月,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3926億元,同比增長25.1%。其中,電網工程完成投資3154億元,同比增長9.1%;太陽能發電完成投資1328億元,同比增長352.6%。
在7月中旬召開的“2022年光伏產業鏈供應論壇”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預計,今年全年實現新增裝機85GW至100GW。據統計,目前已有25個省份明確“十四五”期間風光裝機規劃,其中光伏新增裝機規模超392.16GW,未來4年新增344.48GW。
下游投資擴張,對上游硅料需強勁求。近兩年來,盡管硅料逐步擴產、增產,但仍然趕不上光伏下游的發展速度。數據顯示,自2020年初以來,硅料價格迅猛上漲,從約70元/kg上漲至2022年三季度的300元/kg左右。
不過,這一局面正在逐步迎來變化。通威股份、協鑫科技等光伏龍頭企業成為硅料新增供應的主力軍。根據SMM統計,9月國內硅料產量約為7.62萬噸,環比增長近23%。
10月上旬,協鑫科技生產運營部門透露,隨著樂山協鑫10萬噸顆粒硅基地產能穩步提升,公司顆粒硅日產量已達251噸,基本上日生產日出貨,產出量連創新高。該部門人士表示,協鑫科技樂山基地顆粒硅產品質量超過同期徐州基地產品水平,超越ZN901優級標準,符合單晶用料需求,客戶反饋積極,產品供不應求。
據悉,今年6月,協鑫科技徐州顆粒硅研發與制造基地新增3萬噸產能正式投產,至此總產能達6萬噸。7月,樂山協鑫10萬噸顆粒硅基地全部建成,首條2萬噸裝置生產線投產。至2022年底,協鑫科技顆粒硅總產能將達26萬噸。
一位光伏行業分析師表示,2022年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能保持快速擴張趨勢,硅料有效供應的明顯增幅將從三季度中后期開始,并集中在四季度落地。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統計數據,2021年,國內硅料產能合計51.9萬噸,實際產量49.8萬噸。該機構預測,2022年底,國內硅料產能將達到120.3萬噸,全年新增68.4萬噸,全年預計產量為82萬噸,同比增加32萬噸。
力促光伏產業鏈協同發展
10月上旬,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通知》要求,為深入引導光伏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三部門有關業務司局在組織開展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對接的基礎上,集體約談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業及行業機構,引導相關單位加強自律自查和規范管理。
三部門有關司局負責人士表示,近期國內光伏產業部分環節產品價格持續急劇上漲,引發產業鏈供應鏈劇烈震蕩,其中既有國際貿易環境復雜、新冠疫情反復沖擊、下游需求大幅增長、各環節建設周期差異等原因,也有部分企業炒作哄抬價格、個別從業者囤積居奇等因素。
“我們企業參加了近期的集體約談,詳細匯報了擴產及投產進度。這兩年,我們正在抓緊擴產、投產,以支撐光伏產業鏈健康發展。”一家硅料龍頭企業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近期,國家電投2022年度第五十二批集中招標(光伏電池組件設備三年期框架長單采購)、南網能源2022年第二批光伏組件集采開標,規模分別為12GW、1.05GW。從國家電投的開標結果來看,本次集采共有15家組件企業參與投標,企業報價最低為1.8元/W,最高報價為1.992元/W,平均報價則為1.87元/W至1.88元/W。
“光伏組件長協訂單開始降價,這說明光伏產業鏈對上中游價格走勢已經形成一致預期。”一位光伏下游企業相關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