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相關資料圖)
在沒有路的大山里“種出夢想”
甘孜小伙花十幾年打造海螺溝網紅營地,他的愛情故事被拍成電影
在四川甘孜海螺溝景區,距離磨西古鎮16公里處有一處網紅營地“若丁山”,這里風景秀麗,吸引了很多游客,甚至成了知名綜藝節目的取景地。但其實,2008年以前,這里是連路都沒有的荒山,這里的露營基礎設施和五間標志性小木屋,都是一個名叫陳建勇的甘孜小伙一點點建造起來的。他用青春和汗水成就了如今的網紅營地,給當地村民帶來更多收入。更浪漫的是,一位女孩來此旅游與他相識相戀,他們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你的世界如果沒有我》。近日,陳建勇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我的愿望就是在這里種出自由和夢想。”
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徐韶達
大山里的浪漫
山頂的木屋營地
見證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
在海拔7556米的貢嘎雪山對面,有一座海拔大約2200米的若丁山。在山頂營地還有五間小木屋,住在里面,白天可以透過窗戶遠眺貢嘎雪山的日照金山,晚上能夠在璀璨星河的夜空下露營,這里因此成了網紅打卡地,吸引了不少綜藝節目來此錄制。
這個美麗營地的背后,還有一個美好的故事。一個甘孜小伙花了十幾年的時間,一點點把荒山野地打造成了如今浪漫的樣子,在這個過程里,他還收獲了愛情。他與女友的浪漫愛情故事被改編成電影《你的世界如果沒有我》,該電影在磨西古鎮和若丁山取景拍攝,2021年年底首映時,票房突破了1000萬。電影講述了家住磨西鎮的小鎮青年阿布,在給一位來旅游的女孩做向導時兩人互生情愫。兩人在山上面對這宛若世外桃源般的景色時,許下“在星空下的山頂修一座木屋”的約定。為了這個浪漫的約定,阿布和伙伴開始從無到有的造夢之旅。
阿布的原型就是陳建勇。他家住若丁山半山腰的柏秧坪村,今年34歲。20歲時,他萌生了要在山頂建小木屋的想法,“我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建成了一個個小木屋,后來逐漸完善成營地。以前村里人都把這座山叫做野豬凼,2010年我給它取名若丁山。因為看了電影《諾丁山》很受觸動,‘若’也代表了我們生活的無限可能性,于是‘若丁山’這個名字就被村民和游客口口相傳到現在。”
艱辛造夢
為造木屋徒步扛木材上山
通水時激動大哭
“沒有小木屋之前,很多人登到山頂,卻發現連一個歇腳的地方都沒有,所以我就想建小木屋留住更多游客。”最初,家人和村民很不理解,“那時還沒有‘民宿’這個概念,大家會覺得你在一片荒蕪、沒水沒電沒路的山頂蓋一棟木屋很荒唐。”盡管如此,陳建勇還是拿出3000元積蓄,帶著一位小兄弟,開始了第一棟小木屋的建設。
那時山間沒有路,到處都是灌木叢和泥洼地,摩托車車輪會陷在泥地里打轉,所以每次只能扛著木材徒步上山。第一棟小木屋造好后,陳建勇發現,山間沒有路,游客難以到達。于是2010年,他計劃在若丁山修一條路,“我們先是用鋤頭刨了一條能走摩托車的山路,然后請我哥開挖掘機來將道路拓寬,路拓寬后,上山的時間由兩三個小時縮短為一個小時。”
有了房子和路,陳建勇還要解決山頂用水難題。“之前山頂是沒有水源的,我們只能從山下一趟一趟運50斤重的水上山。”借著社交媒體的傳播,從2014年開始,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若丁山,但這樣的傳統運水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旅客的需求了。于是陳建勇又開啟了漫山遍野找水之路,半年后,他終于在距離山頂5公里處的懸崖邊找到一個水源,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水壓一直上不去。“我們前后換了三四次水管,越換越細,才在我們的小木屋里壓出了水。”當第一次看到小木屋的水管里壓出水來的時候,這個大男人激動地抱著父親哭了出來。
陳建勇說,2014年山頂的小木屋還是比較簡陋的,各種設施也不完善,“若丁山真正火起來是在2015年以后,那一年,我遇到了現在的女朋友,也是電影女主角的原型。”
不期而至的愛情
在民宿里遇到了她
5年異地戀后女友為愛而來
陳建勇告訴記者,與電影情節不同的是,現實中女友劉伊娜在2015年來此旅游時,陳建勇的若丁山營地已稍有起色,但小木屋的數量和樣式遠沒有現在豐富多彩。
2015年,23歲的劉伊娜已從香港科技大學碩士畢業,在長沙從事投資人工作。一次工作之余,她來到海螺溝旅游。劉伊娜說,第一次見陳建勇,是準備入住若丁山的民宿,“當時我覺得房間價格有點貴想和他砍一砍價,沒想到他很爽快就答應了。”所以在劉伊娜的最初印象里,陳建勇是個大方豪爽的男人。
雖然只在營地呆了兩天,但劉伊娜很快被陳建勇身上的浪漫文藝氣質所吸引。“他時常會帶著一條狗在風景如畫的山頂,悠然自得地散步,仿佛什么煩惱都沒有。當時我很羨慕,因為我在城市里工作基本上只會思考工作效率,但其實我是有浪漫主義情懷的,他所做的事恰好擊中了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旅行結束劉伊娜回到了長沙,他們倆依然會通過網絡保持著聯系,“他也會來長沙找我,我也會帶他去看各種演出和節目。”就這樣,兩個年輕人墜入了愛河。
他倆一個忙碌在都市,一個深居山間,但他們還是跌跌撞撞地將異地戀維持了5年,也就是在這5年里,陳建勇和劉伊娜一起將小木屋改造成了他們夢想中的樣子。
2020年劉伊娜辭去公司副總裁職位與陳建勇一起自駕川藏線,途中她提出,想要去若丁山和陳建勇一起創業,“經過這么多年的了解,我也覺得他現在做的這件事非常有意義,也想和他一起把這份事業做得更好,于是我決定留在若丁山。”
更大的夢想
山頂網紅營地帶動村子脫貧
震后他們會重建若丁山
劉伊娜告訴記者,現在他們除了繼續打造若丁山,還會通過直播帶貨售賣當地的土特產,想更好地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陳建勇說,現在全村每年最低能分到4萬元的收益,“山頂的土地屬于村子里的集體財產,村民們很信任我,便統一交給我來深入打造。”
陳建勇告訴記者,2018年若丁山的客流量已趨于穩定,“每天都是滿房,也有很多人來用餐、露營,一天最多有三五百人。”他表示,很多在山頂沒有訂到房的游客能到半山腰的村子里去住,“很多村民也在我的帶動下,把自家房子改造成了民宿,為他們增加了一份收入。”
柏秧坪村的劉書記談起陳建勇時說:“他做旅游的思維帶動了村里年輕人發家致富,不僅是依靠營地給村民帶來收入,他還會幫村民直播賣土特產。”
2018年,政府出資幫助村子把原本的土路建成了水泥路。“從一開始沒有道路,到后來能騎摩托車上山,再到最后汽車可以開到山頂,現在感覺若丁山和山下的世界連成一片了。”陳建勇說。
瀘定地震發生后,處在震中的若丁山也遭到了嚴重的損失,好不容易修筑的水泥路都塌陷了,但陳建勇并沒有因此喪失信心,“我不會放棄這座山,因為是我和村民們的心血,既然已經將十幾年的青春都奉獻給了這座山,那我肯定會一直堅持下去,在震后繼續重建這座承載著我青春的若丁山。”
如今的陳建勇擔任了家鄉的村委會副主任,對他來說,若丁山仍舊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我這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在總吃蘿卜和土豆的地方種出自由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