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網資本市場訊 “鋰業雙雄”之一的贛鋒鋰業(002460.SZ)交出上半年成績單。
報告期內,贛鋒鋰業實現營收144.44億元,同比增長255.38%;歸母凈利潤72.54億元,同比增長412.02%。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事實上,受益于鋰鹽產品量價齊升,鋰鹽企業普遍賺的“盆滿缽滿”,凈利潤同比增4倍的成績在鋰鹽企業中甚至不算突出,公司“鋰王”的寶座也被天齊鋰業搶奪。
在鋰鹽價格能否維持高位尚需打上問號之際,贛鋒鋰業順勢向下游進軍,發力固態電池。
“鋰王”易主
今年一季度,贛鋒鋰業、鹽湖股份、天齊鋰業凈利潤分別為35.25億元、34.97億元和33.29億元。但到了二季度,天齊鋰業凈利潤同比大增119倍至103億元,實現“彎道超車”。
具體來看,上半年贛鋒鋰業鋰系列產品收入占比84.03%,毛利率為68.37%,同比增加27個百分點;鋰電池系列產品收入占比13.02%,毛利率15.27%,同比減少1.64個百分點。
財報顯示,贛鋒鋰業建成超過10萬噸LCE 鋰鹽產能的生產線,現用的主要鋰資源為澳大利亞Mount Marion項目。報告期內,公司持續獲取全球上游優質鋰資源,通過新余贛鋒礦業獲取上饒松樹崗鉭鈮礦項目62%股權;完成馬里Goulamina鋰輝石項目的股權交割,獲取馬里鋰業50%的股權;持有Bacanora公司及Sonora 鋰黏土項目100%股權。
同時,贛鋒鋰業坦承:“2022 年上半年,公司的鋰鹽產銷量總體而言不及預期”,2022年下半年鋰鹽產銷量有望得到提升。
與之相比,天齊鋰業的鋰鹽產品毛利率水平更高。
上半年天齊鋰業實現營收142.95億元,其中鋰礦實現營收44.65億元,毛利率77.05%,同比增加18.25個百分點;鋰化合物及衍生品實現營收98.27億元,毛利率87.54%,同比增加40.86個百分點。
天齊鋰業稱,公司鋰精礦100%自給自足 ,憑借全面垂直整合的業務模式,公司能夠取得顯著的成本優勢、高盈利的能力和有顯著優勢的毛利率。
鋰礦及鋰鹽產品價格的持續上漲為鋰鹽企業提供業績支撐,但鋰價后續是否仍有上漲動力,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
光大證券研報表示,受天氣影響,國內青海鹽湖產量下降,下游廠商均有趕工意愿,我國鋰鹽供需結構或將進一步緊張,不排除鋰鹽價格在2022年三季度到2023年旺季備貨季再創新高。
但也有券商持有不同觀點。中信證券在研報指出,鋰價在2022年下半年上漲預期較強,但受產業鏈庫存累積等因素影響,預計鋰價后市漲幅或有限,判斷鋰價拐點或在2023年到來,價格或高位回落,2024年隨著供應過剩壓力增大,鋰價將顯著下行。
追趕固態電池“風口”
在鋰鹽領域“失掉一城”的贛鋒鋰業,正將更多注意力放到新一代電池技術——固態電池上。發布財報的同時,贛鋒鋰業連發三份擴產公告。
公司擬以不超過35億元投建年產 6GWh新型鋰電池生產項目,產品包括第二代固態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等,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水下和空間作業設備電源等領域。
贛鋒鋰業表示,本次投資有助于提升公司鋰電池產品的生產規模、市場份額和研發能力,推動公司鋰產業鏈結構的優化升級,符合公司上下游一體化發展戰略。
同時,贛鋒鋰業還宣布加大兩個項目的擴產力度,新增合計15GW的建設規模。
其中,江西新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年產5GWh新型鋰電池項目建設規模提高到年產10GWh,總投資不超過62億元,計劃2023年10月竣工;重慶兩江新區的年產10GWh新型鋰電池科技產業園及先進電池研究院項目建設規模提高到年產20GWh,總投資不超過96億元。
此外,贛鋒鋰業公告披露,擬不超過20億元人民幣投資建設年產20億只小型聚合物鋰電池項目,主要產品包括小型聚合物鋰電池、智能穿戴產品電池、3C數碼電池、健康監測設備電池、移動電源等。一期規劃建設年產2.5億只TWS 鋰離子電池項目。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曾表示,未來10年電池體系還會經歷3次技術變革,2035年前一定會規模生產能量密度為500Wh/kg的下一代電池。
華經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30年,我國固態電池市場空間有望達200億元,2022-2030年市場空間復合增長率為55.01%。
“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大固態電池板塊的投入,加速固態電池的規模化生產及商業化進程,助力廣大車企完成固態動力迭代,迎接高能量、高安全的動力電池新時代?!壁M鋒鋰業曾表示。
根據贛鋒鋰業計劃,規劃產能為2GWh的第一代固態電池生產線,將于2022年下半年逐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