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隨著泰德股份亮相北交所,北交所上市公司總數上升至99家,距離百家僅一步之遙。
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北交所的新股發行逐漸進入常態化節奏。繼5月份上市速度加快之后,6月至今,北交所IPO受理公司的數量已達17家,創出年內以來的單月新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單月IPO受理數量創年內新高
上市首日,泰德股份開盤漲幅2.96%,沖高至4.41元后快速向下,近14時破發后跌至4.01元盤中最低價,尾盤以4.06元收平,日換手率25.67%,日成交額6246萬元。資料顯示,泰德股份IPO發行價4.06元/股,發行市盈率為18.89倍。
雖然上周北交所兩只新股均破發,但企業申報北交所的熱情依然高漲。上周,即6月13日至17日,北交所受理企業新增8家。截至記者發稿,6月已有17家新三板公司申報北交所IPO獲受理,數量創出年內單月新高。
截至6月17日,314家公司處于北交所上市輔導期。5月,北交所新股發行上市速度加快,駿創科技、奧迪威等8家公司成功發行。
對于最近北交所IPO申報材料受理速度加快,申萬宏源認為,6月受理數量創年內新高,一方面是因為考慮財務有效期,發行人往往“卡位”申報,6月、12月為全年IPO受理高峰期;另一方面是因為新分層管理辦法有序推進,企業晉層踴躍。
“專精特新”企業扎堆申報
今年以來,新三板創新層進層實施工作已經完成3批,為北交所提供了大批優質“生源”。6月9日,2022年第三批創新層進層掛牌公司名單出爐,共計153家企業調入創新層,其中超九成達到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條件。2022年第一批、第二批創新層進層企業名單中,分別有40家公司、322家公司獲調入。
對于北交所上市企業的質量,安信證券諸海濱團隊表示:“整體上,我們判斷北交所新股發行將回歸正軌,建議投資者關注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企業。”
記者注意到,近期,越來越多高質量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入圍北交所IPO軍團。
6月20日,力佳科技申請北交所上市獲受理。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鋰微型電源研究、開發、制造與銷售的企業,擁有4家全資子公司。2021年8月,公司全資子公司宜昌力佳科技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5億元,同比增長25.32%;凈利潤為4468萬元,同比增長48.74%。
星昊醫藥、花溪科技的北交所上市申報材料則于6月16日獲受理,兩家企業均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星昊醫藥主要從事藥物制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構建共享平臺,在自有品種實現產業化的同時,為藥物制劑生產企業和創新藥研發企業提供CMC/CMO服務。公司擬募資約3.86億元,用于創新藥物產業化共享平臺、口崩制劑新產品研發。
花溪科技是農業機械裝備制造商,主要從事打捆機、玉米割臺等農業機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擬募資約1.3億元,用于年產5000臺農業收獲機械智能升級改擴建項目、補充流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