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隔夜美股再度大跌影響,A股今日早盤整體低開,科技股承壓較重,截至午間收盤,科創50指數大跌4.42%,創業板指也大跌3.26%。
盤面上,有機硅概念、雞肉、石油、煤炭等板塊漲幅居前,半導體、航空、鋰礦、智能電網等板塊跌幅居前。北上資金凈流出23.64億元。
有機硅站上風口
有機硅概念股近來連續逆勢走強,今日板塊指數盤中再度飆升逾5%,創年內新高,自4月底部以來,累計上漲逾58%。宏柏新材則再度觸及漲停,4月底以來已7度漲停,累計上漲205%;集泰股份近期亦連續3漲停,和遠氣體連續2漲停,德美化工、德聯集團等也強勢漲停。
三氯氫硅又稱三氯硅烷,是光伏行業上游重要的原材料。隨著光伏產業快速發展,三氯氫硅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價格大幅上漲。根據上海有色網統計數據,今明兩年國內多晶硅新投產產能將達到 100 萬噸,對于光伏及三氯氫硅新增需求將超過 20 萬噸,但由于光伏級三氯氫硅工藝要求較高,產能釋放緩慢。
而根據華創證券統計,2022年僅有三孚股份5萬噸級和宏柏新材5萬噸三氯氫硅將投產,下半年三氯氫硅預計將呈現供應緊張局面。
生意社數據顯示,今年光伏級三氯氫硅價格頻頻上調,特別是3月份以后進入快速上升通道,從18000元/噸上漲至27000—27500元/噸,個別商家報價達到28000—30000元/噸,今年以來累計漲超170%。
在三氯氫硅火熱的時候,上市公司也頻頻公布相關布局。和遠氣體昨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光伏級三氯氫硅規劃產能8萬噸,預計2023年上半年投產,具體投產時間請以公告為準。和遠氣體昨日漲停后,今日再度秒漲停。
(資料圖片)
晨光新材亦于近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三氯氫硅的產能為6萬噸/年,主要為自用。公司將在寧夏中衛建設“年產30萬噸硅基及氣凝膠新材料項目”,主要生產三氯氫硅、正硅酸乙酯、乙烯基硅烷、苯基硅烷和氣凝膠材料。目前項目處于籌劃階段,尚未取得項目新征用地,尚未經過可行性論證,項目建設與實施尚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雖然項目還僅處于籌劃階段,但晨光新材股價已先漲為敬,在2021年度10轉3派5元分紅前,先連續2漲停搶權,除權后再連續大漲5日填滿權。自4月低點復權后累計上漲近1倍。
宏柏新材也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4萬噸硅基新材料綠色循環產業鏈項目”、“3萬噸特種有機硅新材料項目”及“9000噸新型有機硅材料項目”正加快推進中,預計2022年下半年進行投產。
中信證券表示,長期來看,除下游傳統行業對有機硅原料的需求持續增長外,光伏、新能源汽車等節能環保產業,超高壓和特高壓電網建設、智能穿戴材料及5G等新興產業的發展也為有機硅提供了新的需求增長點。
券商股籌碼呈集中趨勢
券商股近期反復活躍,6月以來券商板塊整體漲幅遠超同期上證等主要股指。光大證券今日盤中再度大漲逾7%,創9個月來新高,這已是其連續8個交易日上漲,其中連續3日漲停,累計上漲約54%;長城證券大有接棒光大證券之勢,早間一度快速拉漲停,此前5月底,長城證券也曾漲停。紅塔證券等早盤也一度快速拉升。
說到券商股,一般都認為是強周期板塊。其實券商行業早已不是經紀業務獨大的情況,如今已經形成經紀、自營、投行、財富管理和信用五大業務并重的局面。
根據Wind數據統計,券商五大業務分別占比為自營24%、經紀23%、投行10%、信用10%,最突出的是財富管理業務增長較快,普遍占到券商總收入的30%—40%,已成為最重要的業務。券商行業已經告別周期股的特征,正在蛻變為金融藍籌股。
近兩年,券商股節節下滑,幾無像樣的趨勢性行情,很多投資者對券商股開始感到失望。但投資者要注意的是,在下跌過程中,券商股的股東人數卻在不斷下降,籌碼在不斷的集中。
根據財報統計,中信證券今年一季度股東人數約為62.85萬戶,同比去年一季度77.21萬戶,減少14.36萬戶,減少了近20%的股東;海通證券的股東總人數由2021年一季末32.9萬戶,降至今年一季末28.37萬戶也減少了約16%的股東;類似情況還出現在華泰證券、國泰君安等券商股的身上。
浙商證券認為,當前券商板塊處于超跌狀態,PB、PE估值均處于歷史底部,僅略高于2018年的估值水平,但當前市場景氣度與風險程度、券商資產質量均優于2018年。隨著穩增長政策逐步疊加,板塊有望迎來反彈行情,財富管理類券商仍是短期反彈行情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