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4月7日消息,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合理布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
北部灣城市群地跨廣西、廣東、海南,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格局和國家對外開放大局中具有獨特地位。
《方案》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北部灣城市群進一步發展壯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一體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生態環境優美、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的藍色海灣城市群初步建成;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區域性國際影響力的品質一流的藍色海灣城市群。
《方案》提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編制實施數字北部灣建設方案。合理布局建設第五代移動通信(5G)網絡、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成南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海南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
“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支撐,特別是產業數字化作為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引擎,是新時代背景下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塑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北部灣城市群來說,數字經濟起步相對較晚,但發展潛力較大,通過加強數字經濟發展和合作,有利于打造北部灣數字經濟發展優勢。
《方案》還提出,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圍繞石化、鋼鐵、裝備等行業數字化改造,建設若干國際水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推進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產業園、“鏈上海南”區塊鏈試驗區、“粵西數谷”大數據產業園等建設,推動海南數據跨境傳輸安全管理試點,支持海南建設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促進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產業創新發展,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能夠推動北部灣城市群經濟結構優化,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有助于締造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打造新的產業,推動新產業的發展,從而締造北部灣城市群新的經濟增長點。
“建設新基建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力量,從技術和資本上納入更多市場主體參與新基建建設。掃清制度障礙,打造新基建新經濟運行的軟環境。”盤和林說。
吳琦建議,發展新基建要與北部灣區域城市發展規劃、傳統基礎設施升級改造相結合,進行統籌規劃,實現資源共享、平臺共建,發揮新基建有效投資作用,避免無序發展和重復建設;同時,要加快打造新基建的應用場景和示范應用,發揮新基建“一業帶百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