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豬肉股大幅反彈。截至收盤,豬產業指數報1362.54點,漲5.37%。
個股方面,A股市場上25家養豬企業全部收漲。新金農、新五豐、新希望、巨星農牧、傲農生物漲停;天康生物、唐人神、正邦科技、龍大美食、牧原股份漲幅均超6%;溫氏股份收漲5.39%。
今日豬肉股表現亮眼,或受到中央豬肉收儲計劃的利好影響。
2月28日,據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2月21日~25日當周,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4.98∶1,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確定的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立即啟動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工作,并指導各地積極收儲。據初步統計匯總,目前北京、江西、湖北、重慶、云南、陜西、寧夏等地已啟動收儲,其余地方也將于近期啟動。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儲備調節工作,必要時進一步加大收儲力度,促進生豬市場平穩運行。建議養殖場(戶)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決策,保持生豬產能總體穩定和正常出欄、補欄節奏。
當日晚間,華儲網發布《關于組織2022年第一批中央儲備凍豬肉工作的通知》稱,按照國家有關部委安排,本周將組織4萬噸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工作,分別于2022年3月3日和3月4日進行。
豬肉收儲對價格有何影響?
中央收儲豬肉計劃一經發布,今日養豬概念股全線走高。那么,收儲計劃對豬肉價格究竟影響幾何?
據華創證券統計,2009年以來,中央政府大約實施了18次豬肉收儲計劃,每次收儲規模大體在1-10萬噸之間。隨著儲備政策逐漸完善和精細化,收儲規模整體上呈縮小的趨勢。
從華創證券統計的歷史收儲數據來看,中央實施豬肉收儲后一周平均漲幅0.8%,收儲后四周平均漲幅2.6%。其中8次收儲計劃對豬肉價格有明顯的提振作用。例如,2010年6月收儲完成后,一周內豬肉價格漲幅達6.0%,四周后豬肉價格上漲17.9%;2021年10月10日,中央收儲豬肉3萬噸,一周之內豬肉價格上漲了11.1%,四周之內漲幅高達34.0%。
華創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向財經網表示,現在的豬肉價格處于春節后的二次探底階段,此次收儲計劃,短期內對豬肉價格或將有情緒提振的影響,但并非趨勢反彈;中央的豬肉收儲規模相對較小,豬肉價格中長期走勢還需要看全國整體的供給情況,當下仍是階段性供給過剩的局面。
關于后續豬肉價格走勢,張瑜表示,今年上半年,隨著基數走低,豬價同比跌幅將逐漸收窄;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豬肉價格將溫和回升。不過,回升幅度尚不明確,市場和行業對此亦有較大分歧。
豬肉價格走低,養豬企業巨虧近500億
2021年1月以來,我國豬肉價格震蕩下行。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豬肉價格已由1月22日的52.17元/千克降至24.80元/千克,降幅超過50%。
受到豬肉價格走低影響,2021年部分養豬企業出現深度虧損。Wind數據顯示,A股市場上共有25家企業布局養豬業務。在已披露2021年業績預告的23家企業中,虧損企業達14家,合計虧損金額達487.76億元;19家企業相比去年業績大幅下滑,僅4家企業實現凈利潤增長。
正邦科技、溫氏股份兩家公司虧損超過100億元。正邦科技預告,2021年,公司虧損182億元-197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去年下降416.84%-442.96%。溫氏股份業績快報稱,2021年,公司歸母凈利潤-133.37億元,同比下降279.61%。
其他虧損企業中,新希望、天邦股份、傲農生物2021年凈利潤虧損超過10億元,新金農、正虹科技凈利潤同比下降幅度超過800%。
9家盈利企業中,僅牧原股份凈利潤達到80億元,但相較去年同期下降76.32%。其余8家盈利均不超過5億元,且有4家凈利潤同比下滑。
此前,正邦科技解釋稱,公司深度虧損主要歸于受國內生豬價格下滑、處置前期高價外購的低效母豬、低產能利用率造成折舊或清退等因素,且公司業務單一,相較于其他多元化公司受豬周期影響更大。溫氏股份虧損同樣是受生豬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同時飼料原料價格連續上漲推高了養豬成本。
文/楊錦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