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注冊制改革也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話題。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推進全市場注冊制改革,要平衡好“穩”與“進”的關系,實現“穩中求進”至關重要。同時,要以注冊制改革為主線,做好信披、交易、退市等配套制度建設,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持續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零容忍”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加速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等。
平衡好“穩”與“進”的關系
科創板和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試點以來,資本市場要素資源加速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2月28日,科創板累計上市391家企業,IPO募資金額5478.48億元,總市值合計5.21萬億元,平均市盈率63.89倍;注冊制下創業板上市公司282家,IPO募資合計2436.86億元,總市值合計2.29萬億元,平均市盈率49.28倍。
與此同時,監管在實踐中持續推動完善發行定價、IPO企業股東核查、現場檢查和輔導驗收等規則,制度基礎更加完善;強化科創板“硬科技”定位,明確創業板服務“三創四新”功能,各板塊定位更加清晰。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已經具備全面推行注冊制的基礎條件。2021年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為全面推行注冊制做好準備工作,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更加完善。”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田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需堅持“穩中求進”。
“推進全市場注冊制改革,既要保持市場穩定,又要體現注冊制的基本內涵,在科學、全面評估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各項制度后,穩妥推進。”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副院長解學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同時,也需注意風險防范,做好監管和配套制度建設。田軒表示,要強化中介機構責任,嚴格退市監管,加大權益類產品供給與創新,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全面提升科技監管和行業金融科技發展水平等。
改革仍面臨多重挑戰
注冊制改革不僅僅是發行端改革,還涉及信披、交易、退市、投資者保護等全鏈條基礎制度的改革創新。當下,全市場注冊制改革條件已經具備,但專家認為,未來在改革過程中仍面臨多重挑戰。
解學成認為,在全市場推進注冊制改革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五方面問題,一是要形成有效的市場約束,加強培養長期投資者,提升中介機構的定價和風控能力;二是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積極建立健全投資者保護制度;三是全面貫徹“零容忍”方針,堅持依法從嚴監管,強化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四是推動監管系統能力全面提升,完善全鏈條的發行監管機制和全流程的監督制衡機制;五是進一步完善退市制度,完善強制退市標準,優化退市流程環節,重視退市配套機制。
田軒認為,目前退市率依然偏低,需要進一步優化退市標準和退市程序;在投資者保護方面,需要加強各部門聯動,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在發行審核、信息披露、風險防控等方面,需要壓實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實施追責問責制,建立各方職責落實到位、互為制衡的法治保障體系。
田軒表示,全面注冊制下,資本市場亦需兼顧上市公司質量提升。監管需要統籌解決體制機制問題、科學籌劃相關利益方安排,保證市場交易公平有序,促使估值合理化;引導長期資金流向具有創新潛力的優質企業;提高退市率,加速形成優勝劣汰機制等。
解學成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首先,需要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優勝劣汰功能,促使資本市場不斷進行循環更新,優質公司被市場主動選擇,劣質公司被淘汰;其次,需要嚴格事中事后監管,加強財務造假監管,強化監管執法與風險防控,提高違法違規處罰力度;最后,健全外部約束機制,完善并購重組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將資源投向真正的優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