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創下記錄,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5000億美元水平,較去年增長46%。中國綠色債券發行增速更為迅猛,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中國境內外綠色債券累計發行規模已突破1.73萬億元。
中國愈發成為國際綠色債券發行的主力。這一趨勢預計將在2022年持續,Wind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共發行綠色債券56只,共計規模達880.63億元,發行規模為去年同期約13倍。
2022年,中國綠色債券發展再迎重磅政策利好。2022年 1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旨在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其中就包括,穩步擴大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鼓勵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發行綠色債券。
綠色債券勢頭不小,投資者樂在其中,滿心樂觀。在對包括企業、資產和投資經理、開發銀行、監管機構、評級提供商等353名受訪者調查后,氣候倡議組織(CBI)稱,到2022年第四季度末,單年的綠色債券投資或首次達至1萬億美元的里程碑。“距離2025年全球每年綠色投資達5百萬美元的里程碑越來越近,氣候政策措施、市場主流化、投資者需求正在加快步伐。”
2022年2月2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與匯豐中國聯合發布《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中國金融業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路線研究(2021)》(下稱“報告”),以對全球及中國的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等綠色金融進行全面探尋?!爸袊G色債券市場未來的趨勢與重點是,主體與產品不斷豐富、市場覆蓋區域持續擴大,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中的發債比重加大。”報告如是展望。
與全球趨勢相同,中國綠色債券市場料也將保持迅猛發展勢頭,在未來數年均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在中國,僅在2022年1月內,便有56只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880.63億元,而在去年1月,中國境內發行綠色債券12只,共計67.3億元。由此,今年1月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為去年同期近13倍。同期綠色信用債發行量也為去年同期12倍有余。
不過,蓬勃發展的中國綠色債券市場也面臨一定挑戰,突出的一點便是中外標準不一。標準的差異提高了評估和合規方面的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國綠色債券在全球市場的吸引力。
近年來,監管機構正積極推動中外標準的融合。
除了監管機構和內資金融機構的推動,綠色債券乃至廣義的綠色金融發展也可以借助外資銀行等“外力”。憑借其全球資源網絡與本地經驗,在中國境內開展業務的外資銀行可以發揮“橋梁”作用,助力中國與世界的聯動和趨同,在包括綠色債券的ESG投資領域內的風險管理、協助境外債券發行、產品創新等方面,注入活力,推動融合。
例如,作為《赤道原則》的較早簽署方之一,匯豐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政策幫助界定其內部業務風險承受水平,并鼓勵客戶達到良好的國際行為標準。在此框架與準則之下,匯豐集團對一定標準的項目融資、項目咨詢和項目相關的公司貸款及過橋貸款,也制定了赤道原則政策并及時更新,以確保銀行的信貸行為與可持續發展原則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