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首批專科起點入學的2年制本科學生就將畢業。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是教育部2019年批準的全國首家公辦職業本科教育試點學校,首批職業教育本科生就業前景如何?
在教育部2月23日新聞發布會上,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吳學敏介紹,學校年前組織本科專場招聘會,畢業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關注和青睞,企業提供的崗位平均年薪超過9萬元,目前已有一半以上學生落實就業崗位,人均收到企業錄用通知2個以上。
在一些地方,嚴格實行初中畢業后“5:5”的“普職分流”,這意味著相當部分的初中畢業生將就讀于中職,失去了讀本科的機會。讓更多學生接受本科職業教育,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教育焦慮,還能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
中等職業教育多樣化發展
“中考分流是青少年焦慮和壓力的來源之一。”東部沿海某市教育局工作人員吳輝(化名)說。
吳輝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近10年來,當地普職比例基本穩定在5:5,公辦普通高中的入學率更低。
對比之下,一些地方正在加大普通高中學位供給。2021年深圳市新增7所公辦普高學校,2020年、2021年普高入學率分別達67%、63%。
在2月23日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說,“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既可以滿足不同稟賦和潛能學生的學習需要,又能夠提供多樣化的成長成才空間和通道。同時,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在擴大就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所以堅持普職分流是非常必要的。”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某些技能的學習存在關鍵期和敏感期,過了這個年齡段再學習,也許可以成為能工巧匠,但很難取得杰出的成就,也就是俗話說的‘老來學木匠學不會’。”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高質量、普及化的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所以,我們將積極推動各地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程度、本地產業發展需要、健全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等因素,一方面,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應用型人才發展多樣化需求,合理規劃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規模。另一方面,最根本的還是要把中職教育自身辦好,提升自身的質量,在普職融通上下功夫。”陳子季說。
據介紹,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實施“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全面核查中職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實現2023年學校教學條件基本達標。還將會同相關部門實施“優質中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和品牌專業。
“我們想通過這些工作,用3到5年時間,建成1000所左右的國家級優質中職學校,示范帶動中職教育整體管理規范、質量合格,引導學生家長理性選擇。”陳子季說。
儲朝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職學校目前缺少成熟的、可操作性的辦學質量提升標準,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制定這種標準要秉持中職學校多樣化發展的原則,用特色化辦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職業本科教育穩中有進
陳子季在發布會上介紹,中職教育的定位將進行調整,從單純“以就業為導向”轉變為“就業與升學并重”,擴大貫通培養規模,打開中職學生的成長空間。
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正是中職生向上成長的高階目標。我國現有職業本科高校32所,在校生12.9萬人,2021年招生4.1萬人。《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
“目前全國專升本的比例已達20%,下一步我們將力爭讓更多的職業學校畢業生接受高質量的職業本科教育。”陳子季說。
據介紹,教育部2022年將完善職業本科學校設置標準和專業設置辦法,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獨立升格為職業本科學校。
此外,擴容還將從另外兩個渠道進行:支持高水平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申請設置職業本科教育專業,2021年已有3所普通本科學校提出了申請;支持一批優質高職專科學校的骨干專業申請設置職業本科教育專業,這需要加快推動《職業教育法》的修訂。
陳子季介紹,將以部省合建方式“小切口”“大支持”,遴選建設10所左右高水平職業本科教育示范學校。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目前設置了14個職教本科專業,產教融合是其鮮明特色。
2月23日新聞發布會上,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吳學敏介紹,以機械電子工程技術專業為例,這個專業與北京精雕集團、西門子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合作,北京精雕常年有20名工程師駐校,與校內教師組建了混編教師團隊。
“校企協同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以工作過程重構教學內容,確保學校教的就是行業企業要的。”吳學敏說。
當然,吳學敏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升格為職業技術大學,并不意味著學校所有的專業都升格為本科專業,設置本科專業需要達到《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的標準。
內涵建設是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路徑,教育部將優化專業布局,指導各地制訂本區域“十四五”期間職業院校專業布局結構優化調整方案,擴大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家政、養老、托育等民生緊缺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規模。
“職教高考”成為高職招生主渠道
在職業教育中高本一體化培養模式中,“職教高考”是重要的流動渠道。
陳子季在發布會上介紹,2022年將擴大職業本科、職業專科學校通過“職教高考”招錄學生比例,使“職教高考”成為高等職業教育招生,特別是職業本科學校招生的主渠道。
“推動建立省級統籌、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職教高考’制度,改善學生通過普通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問題,中考分流壓力和‘教育焦慮’得到有效緩解,職業教育中高本一體化培養模式基本形成。”他說。
2013年,教育部印發《關于積極推進高等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職教高考”在多個省市進行了試點。
《意見》提出,對報考高等職業學校的考生增加技能考查內容,招生學校依據考生相關文化成績和技能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
技能科目主要考查考生通用技術基礎、職業傾向和職業潛能等內容,可由省級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組織統一考試,也可使用考生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有關科目成績或由招生學校組織校考。文化成績可結合考生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使用考生部分高考科目成績或由省級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另行組織高等職業教育入學統一考試。
2012年,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建立“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職教高考制度,職教高考報名人數由當時的不到4萬人增加到目前的20.9萬人。
陳子季介紹,2022年將優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結構比例和組織方式,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入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職教高考”的招生錄取方式更為多元。比如,中職畢業生對口升高職,以專業技能成績為主要錄取依據。初中應屆畢業生可以通過三二分段制和五年一貫制招生方式,先讀中職,達到相關要求后直接讀高職。
以山東省為例,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專業點數量由“十三五”初期的551個增加到目前的1600個,年招生規模由不到6萬人增加到13萬多人。全省中職學生升學深造比例超過70%。
2019年以來,退伍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等社會人士也可以入讀高職,更加豐富了“職教高考”的多元性。
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李大勝在發布會上介紹,廣東省三年擴招42萬人,是擴招任務的1.7倍,為廣東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8年的42.4%提高到2021年的53.4%作出了突出貢獻。
廣東省堅持優質擴招,重點布局經濟建設急需、社會民生緊缺且就業率高的專業。李大勝介紹,2021年高職畢業生8月31日去向落實率94.3%、超過本科6個百分點,在校生課堂育人滿意度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