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通報2022年第一批侵權APP。
日前,工信部發布《關于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稱,尚有107款APP未完成整改,其中不乏包括家家支付等金融類APP。同時,還有13款內嵌第三方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存在違規收集用戶設備信息的行為。
按照工信部要求,上述APP及SDK需在2月25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
據介紹,依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進行檢查,截至目前,尚有107款APP未完成整改。同時,檢測過程中發現,13款內嵌第三方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存在違規收集用戶設備信息的行為。
從名單來看,視頻類、直播類及房產類APP較多,例如今日影視、影視大全、小米直播、房產在線等。此外,“家家支付”APP(應用版本4.1.9)因存在“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和“4399單機支付SDK”(應用版本2.1.0)因存在“SDK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設備IMEI、IMSI)”等金融類APP在通報之列。
根據通報情況來看,上述被通報APP軟件大多涉及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違規使用個人信息、存在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等違規行為。
工信部表示,上述APP及SDK應在2月25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將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相關處置工作。
需指出的是,參照前例,此前逾期未整改的APP,工信部大多對其進行了下架處理。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已有包括嘻牛基金、驢媽媽旅游、愛回收、豆瓣在內的超過300款APP被下架,并呈現出逐批次下架數量增多態勢。
近年來,工信部聚焦用戶反映強烈的APP違規處理用戶個人信息、設置障礙、騷擾用戶、欺騙誤導用戶等問題,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整治行動。根據官方通報數據,截至2021年11月份,已組織檢測共244萬APP,累計通報2049款違規APP,下架540款拒不整改的APP。
結合2022年來看,此次通報是工信部今年首次對違規APP進行通報,但已經是總第21批次通報。僅2021年發布了10批次《關于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共涉及超1000款違規APP,下架了超300款拒不整改的APP。
“可以說,監管目前對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等問題整治工作非常‘細膩’并體現了APP監管監測合規工作的連續性及‘零容忍’的態度。”易觀分析高級金融顧問蘇筱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金融類APP在違規通報中占比并不是很大,但近些年金融類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等問題依然存在,2022年金融類APP通報整治力度也將加大。
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個人信息保護法》實施后,APP的運營者需要仔細評估每一項信息與權限獲取的必要性,如果沒有必要則不用獲取。結合《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實施,尤其需要關注一些敏感個人信息的處理,比如面部信息、身份證號、金融賬戶等,這些信息的收集需要獲取用戶的單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