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股價創新低。
較上市以來最高點的每股107.6港元,縮水超60%,截至2月21日收盤,股價為39.95港元。
經歷近一年的股價下挫后,市場在狂熱之余,多了一分理性。“盲盒營銷”不香了嗎?
盡管股價持續低迷,泡泡瑪特全年營收在35億以上,市值仍有450億。
泡泡瑪特自我定位并非只做盲盒,創始人王寧曾對《21CBR》記者表示,泡泡瑪特的模式,更像是潮玩領域的綜合性平臺。
他也亟需找到破局的關鍵點。
1
質疑裹挾,股價持續波動
“抽盲盒不如買彩票”。
盲盒隱藏款抽中的概率過低,勸退不少“集娃”玩家。泡泡瑪特隱藏款比例一般為1:144,有門店店員表示,即使購買144個同系列產品,沒有抽到隱藏款也是常事。
盲盒拆封后二次銷售等消息的爆出,也讓消費者對品牌的質疑聲漸長。
上市僅3個月,泡泡瑪特股價下滑,市值破1500億港元的神話如曇花一現。
雪上加霜的是,2022年初,泡泡瑪特發力營銷翻車,效果南轅北轍。
1月,泡泡瑪特與肯德基聯名推出了99元的Dimoo盲盒套餐,抽中隱藏款概率為1:72,店員表示,一家肯德基門店,只有36個套餐配額。
很快,肯德基和泡泡瑪特被中消協點名了。
中消協指出,肯德基以“饑餓營銷”手段刺激消費者購買限量款盲盒,造成無謂的食品浪費。
1月14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發布《上海市盲盒經營活動合規指引》,給出20條合規建議。
監管政策趨嚴,泡泡瑪特很“受傷”,股價走弱。2月10日,一個交易日盤中再度跌超10%。
高盛發布的研究報告仍維持其“買入”評級,稱盡管其線下表現較為疲軟,考慮到2021年商店增速加快,預計泡泡瑪特2021年下半年銷售額同比增加60%。
2月11日,泡泡瑪特披露股份回購信息,出資約1375萬港元購回36.24萬股。信達證券等多家機構對泡泡瑪特回購彰顯長期信心,認為回購將推升市場情緒。
此后股價連續3日漲超12%,這波股價“過山車”看似已觸底反彈。
2
營收17億,加碼主題公園
2021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收入利潤雙漲。收益17.7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6.8%;凈利潤3.59億元,同比增加154%。
多種銷售渠道中,機器人商店的毛利率始終位列第一,報告期內為70.9%,數量也由1351家增至1477家。
自有IP中,Dimoo和Molly銷售收入貢獻較高,分別是2.05億元和2.04億元,占總收入的11.6%和11.5%。
泡泡瑪特坦言,IP是公司業務的核心,但并不想只把IP做成盲盒。
“我們是國內最有可能成為迪士尼的公司。”此前接受《21CBR》記者采訪時,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曾說。
今年1月,有報道稱,泡泡瑪特與北京朝陽公園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全新的潮流文化樂園。
2021年8月,泡泡瑪特已注冊泡泡瑪特樂園管理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城市公園管理,游樂園、演出場所經營等。
9月,泡泡瑪特在環球影城開設首家全球概念店時,負責線下渠道的泡泡瑪特副總裁肖楊就透露,“可能先做中小型的,主題樂園太重了,總要給團隊成長留出時間,我們在跟迪士尼和環球影城高頻互動學習中。”
雄心少了實力支撐。王寧想做“中國版迪士尼”,而相比迪士尼,泡泡瑪特的自有IP缺少了講故事的能力。
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告訴《21CBR》記者,迪士尼在建設主題樂園之前,已經憑借影片和短劇吸引了大量的粉絲,消費者能夠獲得故事感和體驗感。
“如果缺乏內容輸出,IP粉絲群沒有達到一定基礎,主題樂園的運營會比較艱難。”伍岱麒提醒道。
(泡泡瑪特在萬象匯開設的展覽)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認為,如果要做中國的迪士尼,需要將自有的原創IP擴展到更多的領域,包括文學、影視等,實現起來尚有一定難度。
可預見的是,若泡泡瑪特主題樂園順利建成,品牌更加立體化,短期內將吸引大量IP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