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0萬字的翻譯訂單稿件,在原來的工作模式下需要5-7天,交付的成本大概在8000元左右,而通過多項人工智能技術對生產流程進行重塑,交付的時間可縮短至8小時,交付的成本也可縮減至3500元左右,這正是傳神語聯創造的奇跡。
語言服務過去以來一直被視為“小眾”行業,整體市場規模約為400億左右。但是在語聯網平臺的賦能下,翻譯服務的成本正在下降,交付的速度正在大幅提升,未來將釋放更多過去無法被統計到的市場空間——根據工商數據顯示,全國有超100萬個公司主營業務中含有“翻譯”服務,隨著翻譯成本下降、服務便利性提高,未來這部分的市場空間將會被釋放,其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
傳神語聯建設語聯網平臺,向上整合了語言服務資源,擁有注冊譯員近百萬、數十個海內外主流機器翻譯引擎以及近2000個數字孿生譯員,涉及80個常用語種,語聯網強大的語言服務提供能力推動了行業向產業化、規模化、集成化發展。同時,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組織、調度及協助下,為面向終端客戶、面向翻譯公司、開放API接入等三大應用體系提供全鏈條的語言服務能力及技術輸出支持。
從技術賦能角度來看,語聯網平臺面向翻譯公司進行賦能,對筆譯服務進行了全流程的改進,原來稿件的翻譯需要看稿、拆稿、尋找譯員、協商價格及時間、派發稿件、翻譯、合稿等十幾個環節,在語聯網平臺的技術賦能下,被簡化為四個環節:上傳稿件、譯員翻譯、在線審校以及下載稿件。過去大量的、低效的信息溝通環節被人工智能技術替代,定制化的機翻引擎讓翻譯工作量大幅下降,同時大量高辨識度的活躍譯員資源保障了每個訂單都可以匹配到最合適的譯員,整個生產過程流程壓縮了、匹配精準度提升了、翻譯工作量下降了,讓交付能力和交付速度都有了質的飛躍。
從資源賦能角度來看,語聯網平臺面向翻譯公司提供譯員資源,高精準的文檔匹配技術以及譯員區塊鏈信用管理體系,不僅可以讓翻譯公司擁有足夠多的譯員資源,擴大其產能資源,還能讓翻譯公司高精準的匹配上合適的譯員,無需擔心譯員的能力問題;同時在區塊鏈信用管理體系下,翻譯公司也無需擔心匹配的譯員存在態度問題。除了譯員資源之外,語聯網平臺還集結了跨語言信息產業豐富的上下游資源,排版服務商、數據服務商、技術服務商等,為翻譯公司的各項需求提供了行業資源保障。
語聯網平臺集結了豐富的上下游資源,其上游的數據服務公司、技術服務公司將圍繞著翻譯公司的數據而一同入駐平臺,下游的API、智能軟硬件公司等也將圍繞語聯網平臺的產能而生,推動著翻譯行業向跨語言信息產業轉型升級。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