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過定位的企業家都知道,要想上位,先找空位。如果你能成為填補顧客心智“空位”的第一品牌,就會成功。一般來說,空位有8種類型:1、尺寸恰好的空位2、高價空位3、低價空位4、性別空位5、年齡空位6、使用時間段空位7、產品配送方式8、重度使用者。
定位專家顧均輝就講過,虎邦辣醬這個新晉品牌,在運用“產品配送方式”這個空位上,就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案例。
首創“外賣標配”,迅速搶占空位
太多人都是“無辣不歡族”,市面上做辣醬的品牌大約有2萬個,年銷售過億的就超20個。但大家只想著復制老干媽的神話,比如,飯爺、飯掃光、海底撈推出的辣醬品牌等,都在爭奪商超里有限的貨架資源。其實,想要通過模仿撼動老大的地位,幾乎不可能,要想成功就得與老大,甚至與全行業對著干。
虎邦辣醬創立于 2015 年,正值互聯網外賣大戰掀起時。虎邦看上了外賣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用便捷的小包裝跟外賣渠道結了個親,更重要的是,在外賣這片新大陸上,還沒有任何辣醬品牌的身影。為了規避與“老干媽”的正面交鋒,虎邦隨即決定,放棄其他線下渠道,All In 外賣渠道,將品牌定位為:外賣標配。
考慮到外賣是一個封閉式的購買場景,消費者只能選擇點餐店鋪里的辣醬。虎邦則選擇與外賣平臺“強連接”——讓商家在菜單里加入虎邦辣醬。讓消費者“無論選擇哪家外賣,無論點的是魚香肉絲還是揚州炒飯,都殊途同歸至一個終點——虎邦辣醬拌飯。”隨著外賣市場規模增長,虎邦也借勢在線上開辟了一個突破地域限制的新市場,成了眾多打工人的“外賣標配”。
目前,虎邦辣醬已經與 70 多個連鎖餐飲品牌和 3 萬多個商家達成深度合作,借助外賣這一龐大的渠道優勢觸達了越來越多消費者,建立了品牌認知。
越做越小,卻越賣越好
既然聚焦外賣渠道,并且與簡餐搭配,產品自然不能“大”。于是乎,虎邦迎合外賣“一人食”的簡餐場景,率先在辣醬行業推出“一餐一盒”的80克、50g馬口鐵小包裝;2017年又專門建立灌裝生產線,針對外賣平臺商家,推出30克的“酸奶杯”裝;后來又將洋快餐的番茄醬包裝方式應用在了辣醬上,推出15克的袋裝辣醬,可謂產品越來越小了。
個頭越來越小,賣得卻越來越好,用“外賣標配”來撬動市場,虎邦辣醬很快便成了深受干飯人青睞的“網紅第一辣醬”品牌。
適時調整戰略,轉型“肉辣醬”
定位專家顧均輝表示,虎邦辣醬的成功,得益于有一門強大的理論做支撐,那就是定位。他也不止一次提及,飽和經濟時代,供遠遠大于求,企業要想成功,需要懂定位,需要學會由外而內的思考。那么對于辣醬,消費者關注的是什么呢?據調研,“內容物的種類”是消費者選擇佐餐辣醬時的首要考慮因素,其次才是辣度。而在所有內容物中,消費者更偏好肉類。空位好像又來了!在消費者的大腦里還沒有一個“肉辣醬”的品牌!
為進一步謀求增長,虎邦辣醬在2021年調整戰略,全力打造一個全新的肉辣醬品類,提出“有肉才更香”的口號,與傳統素辣醬進行區隔,聚焦資源讓虎邦成為肉辣醬第一品牌。
調整后的戰略能否幫助虎邦實現預期的增長,我們拭目以待,但定位專家顧均輝感慨:看似簡單的成功,背后要有一個正確的理論做指導。同時,成功絕不是靠運氣,而是一場有預謀的精心策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