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地級市,深圳GDP早已突破3萬億了。而且深圳強,靠的不是資源和人口,而是高科技,“科技創新”是深圳制勝的法寶。之前的深圳是經濟特區,現在的深圳是科技之都、先行示范區。那些助力深圳騰飛的、百花齊放的本土高科技企業,就是深圳天空里最耀眼的星。
今天又有一個段子火了。
深圳高科技企業布局:左騰訊,右中興,前創維,后邁瑞,南大疆,北亞迪,中華為!
朗朗上口,還挺工整。
而且還很符合深圳高科技企業的布局特點,就是六個字:
科技南,制造北。
位于深圳南部的南山區,是全球高科技企業總部林立的地方。受政策支持,深圳本土高科技企業早年也紛紛在這里拿地建造總部,真的是左騰訊、右中興、前創維、后邁瑞,旁邊還有大疆、立訊、大族、歐菲光……主營業務全都在高精特新領域。特別是著名的南山區粵海街道辦,號稱深圳最牛街道辦,在這方圓四五公里的區域內,聚集超過112家上市公司,被譽為中國科技的硬核。
而深圳北部,因為土地便宜、人力充足,而且鄰近東莞廣州的配套產業,所以很適合建設大規模工廠。前面提到的創維、大疆、立訊、歐菲光等科技企業,都在深圳北部的寶安區、光明區建設有大規模的生產基地。在深圳北部的龍崗區、坪山區,還有華為、比亞迪這種以工廠為家的企業,他們干脆就把總部建在了工廠里。
而且,為了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深圳在城市規劃上,也充分考慮了本土企業的這種發展規律和趨勢。前不久深圳發布的《深圳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可以說是官方定調了“科技南,制造北”的特色產業布局,也非常符合深圳高科技產業引領大灣區創新型成長的規劃。
深圳特區改革開放四十年日新月異,而深圳高科技企業成為關注焦點也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在愈發加速的發展大勢下,讓我們一起為深圳的科技創新加油,為我國高科技企業的明天加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